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鄧麗君與台灣的戒嚴年代

http://www.CRNTT.com   2014-05-13 15:05:47  


  中評社北京5月13日訊/往事不曾離去,不過隨人凋零。5月8日,是鄧麗君的忌日,這位歌聲傳頌兩岸的國民歌姬,離開人世已19年了。

  鄧麗君溫柔的歌聲,像是一個時代的象徵,穿透政治藩籬,滋潤著好幾個世代中國人的心靈。她在華人世界與亞洲的影響力,眾多名曲的傳唱力,也使鄧麗君成為華語流行樂壇標識性文化符號。19年後,她個人光環或凋零,但她的歌聲卻不曾讓人遺忘。

  不過,即便是如此經典人物,在兩岸隔離時代條件下,也呈現迥然不同的認知與形象,例如,略有別大陸民眾對她的情感投入,在台灣民眾心中,鄧麗君最鮮明形象除了她的歌聲,還包括了她四處勞軍、穿著野戰軍服敬禮致意的爽朗姿態。終其一生,出身軍旅家庭的鄧麗君,也對她“永遠的軍中情人”封號頗為自豪。

  這當然與鄧麗君崛起的1970年代有關,當時,兩岸軍事對峙壓力未減,台灣當局又陸續面臨被逐出聯合國、與日斷交的孤立處境;對內,為保持統治有效性,國民黨不但持續執行軍事戒嚴,更出現凡事上綱上線到愛國主義的氛圍。因此演藝人員以勞軍、捐獻等方式表達自己對國家、軍隊、對“光復大業”的支持,展現“愛國情操”,也是必然。

  不過對鄧麗君與鄧家,如同許許多多1949年渡過大江大海的來台第二代,對家國的忠誠觀念相當強。國民黨當局發動的勞軍、公益演唱,鄧麗君向來不落人後,也反映了集體情感非一般表面功夫,與部分交差了事態度相比,倒不能一概而論。

  也因此,1979年“假護照事件”的爆發,讓鄧麗君的形象蒙受相當大打擊,成為她生命中重要轉折點。在那個政治壓過一切的年代,她一年多有家歸不得,滯留美國,無法返台演唱,甚至日後還因此被傳為台灣情治單位吸收的間諜。人言可畏、翻臉無情,對當時僅24歲的鄧麗君,恐怕是最難以承受的領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