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在調整陣痛中盡快適應經濟增長新常態

http://www.CRNTT.com   2014-05-15 08:37:54  


中國經濟增長正處於“換擋期”,要改變慣有的高速增長心態,接受中速增長新常態,看來還有不會太短的適應過程。
  中評社北京5月15日訊/國家領導人近期對於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表述,令外界進一步確認了中國政府對經濟增速放緩的容忍度。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在河南考察時說,中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上海證券報發表財經評論人周子勛文章稱,“新常態”這個概念最先由美國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總裁埃里安(Mohamed El-Erian)提出。儘管在不同領域有不同含義,但在宏觀經濟領域被西方輿論普遍視作危機後經濟恢復的緩慢而痛苦的過程。作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經濟不可避免地也呈現出“新常態”——經歷了30餘年接近10%的平均增長後,轉向結構性減速。

  那麼,中國經濟“新常態”到底有些什麼特點呢?有學者歸納了這樣幾點:經濟增速比過去10多年有所降低,但與其他經濟體特別是發達經濟體相比,仍有望保持較高水平;推動增長的主要力量將轉向主要依靠轉型升級、生產率提升和多元化創新;經濟結構也將會發生新變化,比如,服務業比重或超過第二產業,投資比重達到峰值並緩慢降低。

  文章分析,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體現在多個方面:市場層面,除了一季度經濟數據所反映的工業增長、外貿數據不好外,一些產業也面臨很大壓力,尤其是房地產終端市場遇冷開始向上游傳導。金融運行層面,儘管一季度存款增長同比少增1.39萬億,可貸款增長同比多增2592億,而社會融資規模上年同期少5612億,顯示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總額在下降。在傳統資金寬鬆的3月末,一般貸款利率水平竟比資金緊張的去年12月還要高,足以證明實體經濟正遭遇越來越大的融資壓力,這對杠杆率去年已達109.6%的企業部門無疑是難以承受之重。

  除了整體經濟上的壓力,在有效的政策調整上也面臨巨大壓力。現在看來,“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挑戰主要體現在產能過剩矛盾趨於突出;生產要素成本加快上升;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日益顯現;財政金融風險有可能增大四個方面。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