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人不學英文的底氣

http://www.CRNTT.com   2014-05-25 10:04:31  


 
  另外,日本也非常重視外語學術著作的翻譯和出版。日本的學術出版界已經形成了一種分工制度:數百家出版社各自負責一個專門學科,培養自己的專業翻譯人員。這些專業翻譯人員不但外語素養高,而且有專業知識水準,熟悉研究前沿。只要有重要的外文科技書籍、文章發表,他們就能夠很快地翻譯成日文,提供給本國廣大科技人員研讀。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翻譯索引(Index Translationum)的統計,在翻譯出版外國出版物的總數量上,日本緊隨德國、西班牙和法國之後位列第4位,其翻譯出版的外國出版物數量(130,496)約是位居第10位的中國(67,304)的2倍。因此,日本研究者可以及時有效地了解世界最前沿的科技信息。

  日本科研已形成完善自主的原創學術生態系統,研究者無須精通外語即可從事學術研究,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對於他們也只是錦上添花

  日本朝野上下對於科技創新都非常重視,其全國科研投入在GDP中的比重(3.67%, 2011年)位居世界第2,研究人員人均科研經費(247,634美元, 2011年)位居世界第3。巨大的科研投入也給日本帶來了雄厚的科研實力和豐厚的效益:2000年以來,已經有10位日本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僅次於美國;其技術貿易收入僅次於美國,(238億美元, 2011年)位居世界第2。

  日本學術研究成果之豐富、原創性之高,加上對國外前沿學術信息的引入專業及時,讓其學術研究進入了良性循環:研究人員不需要精通外語就可以進行高質量的學術交流,也無須花費更多的精力在查閱外語原文資料上,就能夠獲取高水準的前沿學術信息。200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益川敏英便不會說英語,也從未出過國,連護照都沒有。

  對於日本研究者來說,在《自然》、《科學》等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只是擴大研究影響力的錦上添花之舉:日本政府並不會因為研究者在影響因子較高的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而獎勵他們,日本研究機構也絕不會把是否在SCI索引的期刊上發表論文作為研究人員的職稱評價指標。

  日本科技振興機構(JST)等學術譯介組織在對外推介學術成果方面也卓有成效,讓世界能夠及時了解日本的科技創新成果

  JST作為日本政府推動國內外學術交流的核心機構之一,並不只是翻譯引進國外的學術成果,在推介日本研究者的學術研究方面也令人矚目:其創立了英文的學術期刊電子平台J-STAGE收錄了375家日本科學或技術學會發表的論文和會議論文集,論文摘要全部免費,80%的論文可以全文免費閱讀。目前,世界上有約120個國家在利用J-STAGE。據《經濟學人》報道,2004年到2008年間,日本研究者的學術成果被引用到國際學術期刊的次數在總次數中占5.4%,僅次於美國、英國和德國,位列世界第3。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