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烏克蘭危機的終結,還是新博弈的序幕

http://www.CRNTT.com   2014-06-11 09:13:00  


 
  短暫間歇與長期抗爭的波狀態勢會難以避免

  直到烏克蘭5月25日總統大選的前夕,俄羅斯方面還是幹脆利落地表明了妥協與合作的願望。不光是衝突態勢久拖不決對於俄羅斯經濟會有大礙,而且俄國的民意也日顯疲憊。同時,正在擺脫金融危機過程中的歐美方面又何嘗不是急於找台階而下,免受拖累。

  俄羅斯外交與國防委員會現任主席的菲奧多•盧基揚諾夫在烏克蘭大選一周之後,非常明確地表達了以下意見:

  第一,5月25日的大選為未來的政治對話作了重要鋪設,雖然合法性還有問題,但俄羅斯願意接受。第二,這場獨立廣場運動以原先政治系統的崩潰,以及領土的丟失為代價,並沒有出現任何新的政治領袖,也沒有出現任何政治精英。幾乎所有的事情都被顛覆,但原先的寡頭卻照樣存活。第三,烏克蘭東部地區是不能夠被輕視的,基輔必須尋找合適的方式與之對話,並重組他們的權力與利益。第四,目前的基輔和頓涅茨克都在十字路口,一方面波羅申科需要與過渡政府劃清界限,停止“反恐鬥爭”;另一方面東部地區的分裂口號也無法維持更久。第五,烏克蘭的選民,在失去150萬克里米亞選民之後,依然面向西方,這是俄羅斯無法更改的事實,但是如果烏克蘭政治系統重蹈覆轍,則必定動亂不已。第六,俄羅斯顯然並不準備對東部地區的局勢承擔道義和物質責任;沒有莫斯科的支持,東部地區的造反難以持久。第七,烏克蘭的外部必須是有保障的中立化,同時東南部有必要轉化成建設性的親俄力量,成為在烏克蘭政治結構中有影響力的角色。第八,在所有相關方的參與之下,推進烏克蘭內部的非中央集權化,沒有俄羅斯與歐盟的合作,不可能有任何的結果,因此俄羅斯要成為相關協議中的主要一方。第九,按照1995年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丹頓協議”解決烏克蘭國內政治構架。第十,莫斯科應當向歐美提供認真研究過的方案,西方也應該相應地接受妥協、實行和解。

  從盧基揚諾夫的短文一向被視為是官方立場詮釋者的經驗角度,大體上,可以認為:前述的俄羅斯軍方立場乃是對於最壞方案的應對底線,而盧基揚諾夫的觀點則是一個富於建設性的妥協方案。俄羅斯的官方立場基本上會在上述區間的兩端之間擺動。

  關鍵還在於美國的態度。

  從奧巴馬西點軍校的演講看來,美國要當100年的世界領袖,但更多地是慫恿盟國上前線打鬥;美國大大提高了軍事干預的門檻,但是會保留單邊動武的最後權力;美國動武的標準是自己的制度和生活方式是否受到威脅,但是卻又把國際法作為實施外交的基礎。烏克蘭事件就成為奧巴馬上述互相矛盾的外交原則的試驗地。

  一個不太美妙的征兆是,美國外交不但繼續受到意識形態的嚴重牽制,而且急於表明強硬立場的奧巴馬,還是非常有可能重新捲入烏克蘭危機的漩渦。從最近以來美國訪問波蘭、力挺波羅的海國家、包括給予烏克蘭堅決支持的姿態來看,顯然,這一切都大大地提高了衝突過程的風險程度。

  筆者的判斷是,短時期緩解和長時間抗爭這兩種趨勢的互相交替,有可能是新一階段烏克蘭事件的基本面貌。但願理智能克服盲動,而智慧能超越迄今仍存的愚昧。

  原標題:馮紹雷:烏克蘭危機的終結,還是新博弈的序幕 

  作者:馮紹雷 2014-06-10 09:23:58來源:搜狐評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