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結構優化再平衡將成中國經濟新常態

http://www.CRNTT.com   2014-06-14 11:06:01  


未來的發展中宏觀管理重心將更注重結構調整
  中評社北京6月14日訊/中國經濟過去雖然經歷了總量擴張的繁榮,但卻積累了明顯的結構失衡問題。從產業結構上看,以加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產能過剩,而服務業產能卻不足,看病難、上學難、融資難問題困擾國民福利改善。從質量結構上看,過去的考核機制引發了各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資競賽,投資和出口超常增長,而消費占比卻相對下滑。從地區結構上看,東部沿海地區快速崛起,中西部地區發展相對滯後,大城市尤其是北上廣深等特大城市的城市病愈發嚴重,而中小城市及小城鎮相對薄弱。從金融和市場結構來看,金融市場結構單一,對實體經濟服務不足。

  人民網刊登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文章認為,未來的發展中,宏觀管理重心將更注重結構調整,結構優化再平衡將成為中國經濟的新常態。

  文章分析,首先是產業結構的新常態:從工業大國轉向服務業強國。2013年,GDP中的服務業占比第一次超過了工業。從客觀上看,隨著收入和資本存量的增長,中國正在從投資和出口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經濟過渡。從歷史經驗看,這必將明顯提升對服務業的需求,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從主觀上看,問題倒逼之下,中央將加大力度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工業部門的產能過剩與服務業部門的供給不足並存是核心矛盾。為此,政府一方面將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決心打好調整經濟結構、化解產能過剩這場攻堅戰,另一方面,還將加速開放以民營醫院、民營銀行為代表的服務業部門,擴大供給。

  其次是質量結構的新常態:要追求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生產總值,追求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經濟發展。一是投資擠水分,加快產能過剩領域的去產能,低效甚至無效的過度投資被擠出。二是消費擠水分。八項規定掀起的浪潮狠狠打擊了“三公”消費,鋪張浪費、無益於人民福祉的消費水分被擠出。三是出口擠水分。從外管局20號文開始,中央嚴厲打擊貿易套利,虛假貿易的水分被大幅擠出。這個過程中,政府頂住了出口大幅放緩甚至負增長的壓力,展現出非凡的決心。

  第三是區域結構的新常態:從各自為戰轉向協同發展。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之下,新一屆領導的區域發展思路已經轉變,核心是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頂層設計、結構優化、協同發展。在區域一體化的基礎上,從點到面,逐步實現“全國一盤棋”的大戰略布局。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