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定向寬鬆調結構亟待精細化的財政支持

http://www.CRNTT.com   2014-06-18 09:14:40  


  中評社北京6月18日訊/定向寬鬆的貨幣政策服務於“微刺激”,即在國家支持的領域或行業,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以保持一定經濟增速。與此同時,這些被支持的領域或行業,如小微企業、“三農”、棚戶區改造,也肩負著調結構、促轉型的任務。

  證券時報發表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李宇嘉文章表示,值得關注的是調結構、促轉型的改革能否落到實處。因為,這些改革口號喊了不是一年兩年了,但始終沒有落到實處。因此,定向寬鬆的貨幣政策,應當更多地關注是否起到了調結構、促轉型的作用。

  對小微企業和“三農”給以財政支持

  文章分析,首先看看當前定向寬鬆的貨幣政策在調結構上的著力點。今年以來,小微企業、“三農”和棚戶區改造是前兩輪貨幣政策定向寬鬆的重點領域,目的是解決融資成本高、金融資源投入不夠的問題。目前,中國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難、融資成本高不假,但這一問題是國際性的難題。一般來說,小微企業和“三農”屬於高風險、缺乏可靠抵押物、信息不對稱嚴重的行業,主流融資渠道不可能解決這些行業的融資需求,即便願意給予貸款,也一定會以高利率來對衝高風險。

  從國際來看,解決這兩個行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一般路徑就是成立財政支持的政策性金融機構、擔保機構,或者給予直接的財政補貼。對於“三農”來說,中國在上世紀末就已經成立了政策性的金融機構—農業發展銀行,而中國農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村商業銀行等傳統的支農金融機構,在農村基層分支機構的布局也很廣泛。“三農”領域關係國計民生,但邊緣性、脆弱性很突出,需要政策性金融扶持的(如農田水利建設、農業生產資料貸款、小農貸款等),應當更多地著力在確保農業發展銀行擴大業務範圍,提供足夠的金融支持上。

  “三農”金融領域屬於商業性的業務,如農業產業化、現代農場、農地承包經營、農地流轉等,應該更多地通過基層商業性金融機構來提供金融服務。畢竟,基層金融機構對於信息的掌握、風險的判斷更全面。但不可忽視的一點是,中國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能力相當粗略和簡單,不是靠不動產抵押,就是靠政府的隱性擔保。這就是為何金融機構最願意給房地產企業、政府融資平台貸款,因為前者有土地抵押,後者有政府隱性擔保。因此,既沒有抵押物,又沒有隱性擔保的情況下,即便針對“三農”貸款實施諸如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的措施,也難以達到激勵金融機構加大支持的作用。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