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習近平訪韓背後:中日韓的“三國演義”

http://www.CRNTT.com   2014-07-09 10:23:10  


 
  中國“教訓”日本,“敲打”朝鮮

  7月1日在例行媒體會上,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介紹習近平主席對韓國進行國事訪問的有關情況。劉振民指出,中方高度重視中韓關係,願同韓方保持高層交往,增進戰略互信,深化務實合作,密切人文交流,加強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合作,不斷推動中韓關係向前發展。

  習近平主席首次訪問韓國,也是對韓國總統朴槿惠2013年6月對中國“心信之旅”的回訪。在2013年兩國簽署的《中韓面向未來聯合聲明》中,雙方一致同意“推動領導人通過頻繁互訪和會晤、互致函電、互派特使、互通電話等方式進行經常性溝通”。

  據不完全統計,朴槿惠就任總統後,與習近平主席已進行過4次會談、2次通話和互換信件等。分析人士認為,領導人之間的經常性溝通,有利於增進兩國互信,中韓關係正面臨歷史性發展機遇。

  中韓兩國關係的“好”,實在是拜日本錯誤史觀和右翼主義抬頭所賜,當然也有朝鮮核危機的影響。尤其中日之間,因為釣魚島主權爭議的激化,兩個東北亞國家的關係陷入冰點。

  當然中韓的頻繁互動,引發外媒對中朝關係諸多猜測。《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援引某外交人士看法,即中國領導人改變了先訪朝鮮再訪韓國的半島外交傳統,指出此舉顯示出北京對平壤的“不悅”;北京急需“敲打”朝鮮,以顯示中國在兩國關係中的主導權。頗有意味的是,習近平訪韓消息一出,朝鮮共發射了3次導彈。《泰晤士報》解讀為朝鮮此時發射導彈,可能是一種“示威”,試圖以此吸引有關各方的關注。

  其實,金正恩自2011年接掌權力以來,從未與習近平舉行過會面,也未到訪北京。去年朝鮮不顧中國警告,進行了第三次核試驗,六方會談遲遲得不到重啟。

  與對中國的冷處理不同,朝鮮正加大與莫斯科的聯繫。2013年俄羅斯增加了對朝鮮的石油出口,並對連接朝鮮的鐵路線進行了整修。而據韓媒報道,中國在今年已連續5個月未向朝鮮出口原油。有西方媒體猜測,北京正在加大對朝鮮的經濟壓力。

  當前,發展中韓友好關係是中國在構建東北亞戰略框架下進行的,但與此同時,中國仍不放棄地注重在亞洲的西進。2014年5月,習近平在亞信峰會提出“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新安全觀以及近來動作頻頻的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基於此,可以看出中國在安全和經濟事務上拉攏中亞的意圖明顯。美國卡特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劉亞偉表示:落實絲綢之路計劃也可以有效地回應美國的軸心轉向亞洲的政策,處理可能發生在東海與日本的衝突以及南海與東盟的衝突。

  不過,習近平此次訪問韓國,反應最為熱切的是韓國和日本,這個外交舉動攪動了東北亞的“輿論飓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