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習近平訪韓背後:中日韓的“三國演義”

http://www.CRNTT.com   2014-07-09 10:23:10  


 
  韓國“聯中抗日”

  習近平還未開始的訪韓之旅已經得到了韓國主流媒體的提前造勢,他們對習近平訪韓予以高度評價和期待。而且,韓媒還強調了習近平攜夫人彭麗媛訪韓,並和美國總統奧巴馬訪韓時未攜夫人作為對比。他們的結論是,相比盟國美國,鄰國中國對韓更為重視。

  7月2日韓國駐華大使在人民日報撰文《中韓友好 讓夢想照亮未來》,文中大談中韓兩國經濟和文化上的蓬勃態勢,但基點是為了突出“中韓互信和友誼的不斷加深”。可見,韓方期待此訪能進一步鞏固兩國關係,將韓中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推向更高水平。

  習近平訪韓,韓方抱以歡迎姿態。一方面韓國關心目前已經談判11輪的中韓自由貿易協定,希望在中日、中越貿易關係惡化的情況下,借機加大韓國在華的貿易比重;而事實上,從宏觀數據看,2014年韓國對華出口跌破25%,但也高於對美貿易的10%。

  另一方面,韓國希望重啟朝核六方會談,以緩和朝韓關係和半島局勢。《紐約時報》評論稱,朴槿惠急切地想與中國接觸,與習近平4次會面,敦促中國用經濟手段遏制朝鮮的核野心等都說明韓國想打中國牌。雖然奧巴馬訪問亞洲是為了強調美國的存在、對盟友的擔當,但美國對朝鮮的核威脅已顯現出無能為力,韓國必須要自己另作選擇。站在整個東北亞的立場上,中韓發展友好關係將在區域穩定打下扎實根基。雖然這無法改變日本擴張野心,但在力量對比上增加該地區和平穩定的分量,對日本軍國主義抬頭有一定的遏製作用。

  某種程度上說,韓國認識到與中國合作才是應對朝鮮挑釁、保障韓國安全的重要法門。因此,中韓64年前因安全利益衝突成為戰場上的敵人,但如今的共同安全利益,以日益友好的相互關係則有利雙方的安全戰略合作。

  日本“防韓抗中”

  亞洲區域內的大國互動必然引發美國關注。6月初,習近平訪問韓國消息一出,美國負責東亞和太平洋(601099,股吧)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拉塞爾在華盛頓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發表演講時稱,中國崛起為本地區帶來更多機遇,中韓經貿聯繫一直在增加,美方注意到習近平將在不久後訪問韓國,這是地區關係的“非凡里程碑”,此訪有助於促進朝鮮問題上的合作。

  但拉塞爾同時也表示,與中韓關係繼續提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韓關係依然緊張”,美國對此表示“擔憂”。

  目前,關係緊張的並非日韓,中日關係也延續著兩年來的冰凍期。在東北亞複雜的地緣政治形勢下,由於安倍政府在歷史、島嶼主權和修憲等一攬子國策,中韓形成了聯合抗日之勢。尤其中日之間,從2013年9月的購島風波到11月中國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再到12月底安倍參拜靖國神社,鼓吹修改和平憲法,突破集體自衛權,再到2014年2月全國人大會議時中國擬立法確定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祭日等等,中日關係持續冰凍,沒有領導人互訪。

  中日的對抗,中韓的走近,更坐實了安倍擔心中國聯合其他東亞的國家一起應對和制衡日本的憂慮。日本《讀賣新聞》稱,對於中韓兩國距離的拉近,日本政府內部擔心自己受到孤立,擔心中方在歷史問題上聯手韓國意在牽制日本。

  在東北亞,中日韓“三國演義”失衡的格局下,日本政府為了緩解在區域內被孤立的尷尬,不僅玩起了以朝制華、以朝逼韓的“四角遊戲”,當前更是在民眾抗議的聲中最終通過集體自衛權的解禁法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