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外貿要突破國際舊格局提升競爭力

http://www.CRNTT.com   2014-08-03 09:27:18  


 
  6.質量標準存在差距,技術水平仍處於較低水平。從整體上看,中國外貿出口產品質量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質量差距主要表現在部分產品外觀質量差、外形設計單調、未能達到進口國標準等。

  中國的外貿企業以中小企業居多,由於缺乏核心競爭力,在技術水平接近的情況下,企業主要比拼成本,導致平均利潤率的大幅下降,進而造成工程原材料和施工標準的降低,質量不過關和質量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影響了中國出口產品的質量信譽,部分進口中國商品的國家甚至取消了對中國商品進口時的免檢優惠。存在質量問題較多的是紡織品、水產品、畜產品、農副產品等。

  目前中國有近200種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技術水平、勞動生產率和工業增加值率都還比較低,先進技術、先進設備、先進工業較為缺乏,還達不到美國和日本進口的平均技術水平,技術差距主要在於技術指標水平低、數字化技術運用低、自動化水平低等方面。即使在具有較高技術的通訊、半導體、生物醫藥和計算機等高新技術出口產品中,國內企業獲得授權的專利數也還不足40%。

  由於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和關鍵核心技術,產品的附加值偏低,出口效益未得到實質性的提高,多數產業在國際產業分工體系中處於價值鏈的低端。2013年,中國研發投入已超過1萬億,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研發投入國,若能增強研發成果的市場化、產業化,中國出口產品技術水平差距有望得到改善。

  綜合國際國內的各種影響因素,預計下半年中國外貿仍將保持穩定、低速的增長。預計下半年進出口增速將高於上半年。但外貿仍然面臨著嚴峻、複雜的形勢,要完成全年7.5%的預期增長目標,任務還是十分艱巨的。若出台積極的進口促進戰略,則進口增幅有可能超過出口增幅。從外貿總體發展的特點來看,仍將延續質量效益型發展趨勢,即一般貿易的占比會進一步增加,加工貿易將有所減少;民營企業進出口的比重會繼續增加;中西部的進出口增速將高於東部沿海地區。

  實現外貿穩增長關鍵是提高競爭力

  文章指出,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穩定外貿持續增長不僅是對外貿易的問題,還涉及提升國民經濟整體實力和加快產業結構升級等,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實現外貿可持續較快增長。

  1.加強政策引導,促進產業升級,優化出口商品結構。一方面要加強政策引導,制定新的對外貿易發展戰略,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重點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從而實現轉變出口增長模式,提高出口產品技術含量和國際競爭力。要鼓勵流通企業通過收購、兼並、聯合等方式整合外貿進出口公司、中小加工貿易企業,形成有實力的內外貿一體化流通企業集團或綜合商社;另一方面,外貿企業要從全球市場視角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加速出口商品結構的優化,大力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加快高技術產品的開發,從生產加工環節向產品研發、設計、品牌推廣等高附加值等環節延伸產業鏈。

  2.切實降低企業成本,大力提質增效。考慮到目前中國出口企業承擔的勞動力、土地、環境等要素成本具有剛性,難以通過政策減稅實現降低成本,可進一步通過減少對外貿企業的審批環節,清理不必要稅費,降低企業行政費用支出等,切實降低企業成本。同時,要充分發揮“走出去”對出口的帶動作用,拓展企業出口途徑,繞開各種貿易保護障礙,降低企業負擔。鼓勵企業以參股、控股、併購等形式參與境外投資,結合能源開發、資源整合、戰略投資等重大項目,以出口信貸、對外援助等手段,帶動中國機械設備、機電產品以及消費品出口。

  3.提高創新能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要著眼長遠,充分利用市場環境趨緊形成的倒逼機制,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要由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產業結構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結構轉變,擴大高新技術產業的外向程度,大力培育自主品牌,重視營銷網絡和研發設計,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要繼續穩定和擴大中國出口在國際市場中份額,發揮進口對結構調整的支持作用,促進國際收支平衡。要大力改革國有大型企業,增強其創新動力 ,將其改造成為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要改革行業准入制度,大力支持民營企業進入資本技術密集產業,扶持其開展國際化經營,提升其國際競爭力。

  4.加快服務業的發展,提升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要加強服務市場的開發,加強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這是一個貿易強國的必備條件。為此,中國要加快服務業的發展,不斷對現有服務產業進行升級,提高國際競爭力,力爭早日與國際市場接軌,加強服務出口,大力提高服務貿易在國際市場的份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