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貨幣國際化需要正確的理論指導

http://www.CRNTT.com   2014-08-10 11:31:17  


貨幣國際化,就是相關貨幣功能的跨國界延伸。
  中評社北京8月10日訊/本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以美元本位為特征的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受到巨大衝擊,國際貨幣體系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凸顯。其中,越來越多的主權貨幣走向國際,成為全球“去美元化”浪潮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然而,對於貨幣國際化問題,有必要釐清一些似是而非的看法和認識。

  貨幣國際化與國際收支平衡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經濟五十人論壇成員管濤文章表示,減輕對美元的依賴是貨幣國際化的一個重要動機;然而,這一看法並非完全正確。如果本幣用於涉外經濟活動的計價結算,則確實可以幫助本國企業減少貨幣錯配、規避匯率風險,減輕對美元的依賴。但是,本幣國際化並不意味著以美元資產為主的外匯儲備資產可以少積累,因為後者事關一國對外經濟平衡,即國際收支狀況。

  國際收支平衡與本幣國際化本身是兩個不同性質的問題。國際收支平衡是本國經濟對內平衡狀況在對外部門的反映。比方說,儲蓄大於投資,國內有效需求不足,是經常項目順差的主要原因;金融市場欠發達,對外資過度依賴,則可能是資本項目順差的重要原因。這些問題與用本幣還是外幣作為涉外經濟交易的計價結算貨幣並無必然聯繫。正如,本幣同樣為主要國際貨幣,日本長期經常項目順差,美國卻長期經常項目逆差;歐元為歐元區共同貨幣,德國長期經常項目盈餘,西班牙 、葡萄牙 、意大利 、希臘 、愛爾蘭等國卻長期經常項目赤字。可見,用本幣國際化來解決國際收支不平衡、外匯儲備積累問題,是南轅北轍、緣木求魚。反過來,把國際收支不平衡簡單歸咎於本幣國際化的後果,也是隔靴搔癢、指東打西。

  注意處理好本幣國際化與促進國際收支平衡的關係。1950年代,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用美元向被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提供官方經濟援助,西歐國家再用援助資金從美國進口商品。這種“資本項目美元輸出、經常項目美元回流”的國際循環模式,在美國貿易持續盈餘的情況下,契合了“經常項目順差、資本項目逆差”的國際收支自主平衡格局,較好兼顧了推動美元國際化與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兩個目標。日本1980年代實施的日元低息貸款的“黑字環流計劃”,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但當時日本為謀求更高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還採取了加快國內金融市場開放、放寬外資金融機構市場准入、支持歐洲日元離岸市場發展等措施,方便和鼓勵非居民持有日元資產。這又進一步加大了資本流入的壓力,抵消了日本以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阻止日元匯率過度升值的努力,助長了資產泡沫。1990年代後半期,伴隨著日本經濟陷入長期停滯,日元國際化一落千丈。大起大落、直上直下的日元國際化,也成為日本“金融戰敗”的苦果之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