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轉向內生平衡增長的新軌道

http://www.CRNTT.com   2014-09-11 08:28:09  


 
  產業結構的自我調整能力,也能反映中國經濟的增長韌性。當下中國的產業結構是否正在進行有意義的自我調整,以適應重化工業化大潮消退帶來的經濟增速下滑和經濟增長階段轉變呢?從服務業的情況來看,這種自我調整正在出現。政府過去十多二十年里出台很多政策來調整產業結構,都不理想。今年,服務業增速繼續保持去年以來明顯高於工業增速的勢頭,占GDP的比重進一步上升。實際上,中國服務業增速和規模很有可能被明顯低估了,因為中國的統計體系主要針對工業而設計,服務業存在很多“漏統”,特別是服務業中占比最高的“其他服務業”,包括了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漏統”成分可能更大。從日常生活中也可發現服務業的勞動力市場較活躍,看不出經濟低迷。可以判斷,服務業的發展正在增強中國經濟的韌性,有些小行業正孕育著巨大發展空間。即使在工業內部,我們看到,過去兩三年至今,製造業增加值的增速能夠保持在10%左右,這遠比采掘業和水電氣供應業的增速更穩定。對工業增速拖累最大的實際上是采掘業和水電氣供應業,這兩個行業的增速下滑並不值得過分擔憂,那些過分依賴資源開發的省份因此而遭受增速下滑的折磨,恰恰是“資源詛咒”的靈驗。而製造業更加重要,根據美國經濟學家里卡多•霍斯曼等人的研究,製造業所創造的經濟複雜性是經濟活力和經濟增長的最重要來源,只要中國製造業增加值能夠保持10%上下的增速,就能夠在較大程度上緩解我們對較低工業增速的憂慮。

  經濟活動的進入和退出若變得更加順利,也意味著經濟增長的韌性在增強。與前兩個維度相比,對進入和退出順利性的測度並無現成指標,但還是可以通過對現實的觀測來形成粗略判斷,並且也可構建一些間接指標。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的正常結果,如果不能劣汰,也就無法優勝。總體而言,中國經濟活動的進入和退出機制還不順暢,需要通過進一步的結構性改革來疏通進入和退出通道,但相比較而言,這一兩年中國企業的破產關閉、停產歇業、兼並重組等退出現象在增多,特別是那些競爭比較充分、國家幹預較少、民企占主導的行業,退出更加活躍,不但有中小企業退出,也有大企業退出,並且退出的同時,也有一些新資本、新企業進入。即使在那些被認為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也有一些新資本和新企業帶著新的技術或工藝、新的理念或模式進來了,這些都有利於市場出清和產業創新,即使有一時的增速放緩,但經濟增長的機能會隨著資源錯配、市場扭曲和競爭受阻的清除而得以恢復。

  經濟結構的再平衡與增長動力的再構建

  文章稱,從更廣泛的範圍來分析中國經濟中那些重要的結構性問題,應該能夠洞察到再平衡的大幕似乎正在開啟。

  不過,對中國經濟結構再平衡的跡象應該作一分為二的分析,不要僅僅從比例數據的變化和靜態的角度來簡單地評價再平衡。即使從前面已經提到、也為大家最熟悉的產業結構來看,當我們為服務業加速發展而欣慰的時候,不應該忽視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服務業生產率的低增長。服務業仍然不是一個全球化的行業,難以像製造業那樣接受充分的國際競爭和融入全球創新體系中去,這一點也會導致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缺乏足夠的活力和創新。因此,如果把從製造業主導到服務業主導簡單地理解為以服務業來取代製造業,或者在服務業膨脹的同時可以讓製造業萎縮,那就大謬不然了。我認為,在中國經濟結構的再平衡進程中,應該考慮如何為中國製造業注入新的活力。現在美國正在力推再工業化,歐洲和日本也進一步認識到製造業的重要性,處於這樣的大背景下,可能會出現國與國之間製造業競爭加劇的情況。因此,當中國的工業化在未來趨於成熟、服務業份額不斷攀升的情況下,如何使服務業發展更多地推動製造業生產率的提升和全球競爭力的增強,是一個必須得到高度重視的議題。如果這方面做得比較成功,以使中國製造業增加值的增速在未來較長時期都能夠像過去兩年那樣穩定在10%左右的水平,那就可以為中國經濟的中高速增長注入燃燒更久、熱力更大的燃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