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銀行應擺脫傳統信貸路徑依賴

http://www.CRNTT.com   2014-09-30 09:15:09  


  中評社北京9月30日訊/普華永道最新發布的《2014年上半年中國十大上市銀行業績分析》顯示,上半年中國最大的十家上市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達5197億元,較2013年末增長706億元,增幅15.71%,接近2013年全年增幅。不良貸款率也較2013年末上升0.07個百分點至1.06%。從普華永道統計的數據看,銀行業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雙升”已創下近三年新高。

  中國證券報發表中國市場學會理事張銳文章表示,其實,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雙升”並不僅僅發生在前10大上市銀行身上。據銀監會數據,至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6944億元,比年初增加1024億元,超過去年全年新增規模993億元,而且是連續12個季度上升。同時,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08%,比年初上升0.08個百分點。

  除了貸款展期、借新還舊、減免利息等這些所謂的重組貸款方式(上半年部分銀行的重組貸款增長率超100%)暫時掩蓋了更大規模不良貸款的事實外,根據監管部門將貸款風險劃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標準(後三類合為不良貸款),今年上半年,各家銀行列入“關注類”的貸款都在大幅提升。如果不採取一定措施的話,“關注類”貸款就會滑向不良貸款。有專家預測,商業銀行年末不良貸款率可能上升至1.14%-1.19%的區間。

  文章分析,不良貸款增加會直接侵蝕商業銀行的既有利潤和盈利空間。一方面,貸款未能及時收回,除了損失利息收入外,銀行可以支配的存量資本相應減少,向市場進一步提供增量流動性的能力削弱,銀行盈利半徑受到擠壓。另一方面,按照監管要求,商業銀行必須根據不良貸款規模進行風險撥備,除了2.5%的常規撥備(以所有貸款規模進行撥備)外,次級、可疑和損失的撥備計提比例分別應為25%、50%和100%,這就意味著,只要銀行發生不良貸款,其計提的最低撥備比例就是27.5%。

  短期來看,銀行不良資產的增加與占比的提升應當是對當下實體經濟的反映。一方面,後金融危機時代全球經濟還沒有根本性企穩回升,國內企業外需受到壓制,以出口為主的長三角與珠三角於是成為銀行不良貸款的高發地區,兩地新增不良貸款占全國體量的90%以上。其中建設銀行、中信銀行等在該區域的不良率超過2%,為行業平均水平的一倍之多。另一方面,國內經濟正處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情景中,經濟增速下滑的同時,過剩產能、房地產及鋼貿等傳統領域風險問題隨之暴露,銀行壞賬反彈壓力激增。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