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于斌:中國經濟下行原因分析及對策

http://www.CRNTT.com   2014-11-20 09:28:35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餘斌
  中評社北京11月20日訊/受房地產趨勢性調整影響,近期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根據近年來經濟結構調整的趨勢和節奏,明年有條件爭取7%左右的經濟增長,且今後兩年有望確立新的增長平台。宏觀政策應順勢而為,堅守底線,堅持速度服從質量,注重改革釋放活力,為中國經濟平穩轉入新常態和“十三五”順利開局奠定良好基礎。

  樓市調整是經濟下行主因

  財經網刊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于斌文章表示,今年以來,經濟運行呈下行態勢。進入三季度特別是8月份後,下行壓力有所加大,主要經濟指標出現整體下滑。

  房地產趨勢性調整是下行壓力加大的主因。根據國際經驗,戶均住房達到1套左右,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往往達到峰值。2013年中國城鎮戶均住房已達到1套,住房市場格局已從供不應求轉向供求基本平衡和局部供給過剩。根據測算,在2013年中國房地產新開工面積達到峰值後,從2014年開始逐步下降。今年以來房地產主要指標全面回落,其中新開工面積、銷售面積、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均價等指標同比出現負增長。房地產投資增速持續下降,相對於去年同期和年初降幅均達到6.1個百分點。僅此一項就直接拉低固定資產投資和GDP增速約1.4和0.3個百分點。如果考慮其間接效應,對整體經濟的衝擊將更加明顯,成為短期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主導力量。

  產能過剩與價格下降放大了供給波動。供給側調整幅度偏大、供需變動不匹配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房地產投資快速回落,並向中、上游傳導,帶動製造業、采掘業等部門的供給增長明顯放緩。二是產成品庫存被動增加,市場預期惡化,進一步降低產能利用率。1-8月工業產成品庫存累計達到3.7萬億,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5.6%,比去年同期高10個百分點。三是普遍且日趨嚴重的產能過剩,不僅壓制PPI長期負增長,而且使其對短期需求波動的敏感度下降。PPI作為工業部門最關鍵的價格信號,其作用減弱後,企業原本優先調整價格的策略改為被動調整產能,進一步放大供給側的波動。另外,銀行相對收緊了信貸,企業降杠杆力度有所加大,資產負債收縮會導致供給側加快調整。

  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

  文章稱,與以往不同,在經濟持續下行中整體效益並沒有加速惡化,而且經濟結構發生積極變化。

  首先,主要效益指標基本穩定。今年以來,在工業生產明顯放緩的同時,效益指標基本穩定。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比1-7月回落1.7個百分點,但企業主營業務利潤率維持在5.5%左右;年初以來虧損額累計同比增速呈下降趨勢;財政收入和稅收累計增速分別為8.3%和8%。效益指標由強彈性變為弱彈性,表明市場主體逐步適應宏觀環境的變化,盈利模式開始發生轉變。

  其次,經濟下行對就業衝擊不大。1-8月份,31個大中城市的調查失業率為5%左右,較年初有所下降,並未隨經濟下行而走高。從全國就業供求分析看,求人倍率穩定在1.1左右,總體上維持求大於供的格局。

  第三,經濟結構發生積極變化。去年中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今年上半年占比繼續提高,達到46.6%,服務業成為經濟增長的最大來源。消費超過投資成為經濟增長第一動力,上半年消費拉動GDP增長4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高0.6個百分點。中國出口雖然告別了原來20%以上的高速增長階段,但仍高於全球同期平均增幅,占世界貿易的份額仍在小幅提高。

  第四,風險總體可控並開始有序釋放。自2013年以來,中國明顯加大了對金融、財政風險的監管和處置力度。對影子銀行、非標資產的監管加強,銀行風險有序釋放,不良資產的核銷處置明顯加快,上半年上市銀行核銷規模是去年同期的2倍。以風險有序釋放換取調整時間,促進資產、債務重組,有效避免了系統性風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