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陶冬:央行降息真的管用嗎

http://www.CRNTT.com   2014-11-30 10:17:46  


  中評社北京11月28日訊/瑞信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撰文《降息,管用嗎?》認為,降息對中國經濟的幫助極其有限;寬鬆政策帶來資產價格復甦但帶不來經濟復甦是一個全球性尷尬,如何走出尷尬功夫在詩外,在於銀行改革。 

  中國人民銀行上周突然宣布降息,消息對市場是一個意外,因為央行在一周前還斬釘截鐵地排除全面降息、降准的可能。更有意思的是,明明政策已明顯趨向寬鬆,人民銀行卻堅持中性的貨幣政策基調不變。

  或許中南海與金融街在對中國經濟前景的認識上有所分歧。國務院似乎對經濟的下滑風險看得更重,認為需要出重手來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國務院繼七月之後,上周再推十項措施舒緩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現象,下調利率應該是組合拳的一部分。

  中國人民銀行則認為,央行已經做了許多事情,降低銀行間利率水平,增加流動性注入。今天的問題不是央行不做事,而是銀行不做事。如果銀行的中介功能不恢復,央行寬鬆不僅無法幫到實體經濟,更可能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壓制下來的房地產、地方債泡沫死灰重燃。人民銀行並不情願全面寬鬆。

  下一步貨幣政策會怎麼走?筆者認為,中國的貨幣政策已經由中性轉向中性偏鬆,政策性放鬆還會陸續有之。不過中國人民銀行更偏好於定向寬鬆,定向措施較為低調,隨時可以轉向,波及範圍亦受限制。利用各種政策工具組合向銀行系統注入流動性,應該是寬鬆政策的首選。應對銀行惜貸和外匯占款減少,調整存貸比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在今後三個月內都會發生,不過進一步降息的門檻比較高。

  調整利率的象徵意義十分強烈,市場隨時可能把它當作新一輪寬鬆的發令槍來炒作,房市又開始蠢動,但這未必是決策者所願見到的。只有當出現房地產市場進一步下滑、債務違約出現蔓延等重大事件的時候,筆者相信央行才會再祭利率武器。明年上半年房地產開發商和信托業面臨債務集中到期,這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完全存在。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