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的動力轉型

http://www.CRNTT.com   2015-01-04 09:45:17  


在增長動力轉換的大背景上,“十三五”的中國經濟將面臨三大趨勢性變化。
  中評社北京1月4日訊/過去幾年,中國經濟雖然經過大規模的需求刺激,經濟增速有所回升,但很快又回到穀底。這其中的原因不僅有國際金融危機和經濟周期的衝擊,更有現有宏觀政策與增長動力轉型不相適應的影響。

  浙江日報發表浙江省改革和發展研究所明文彪文章表示,在傳統增長紅利時代,由於沒有要素約束,中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需求擴張和外貿需求拉動來形成,宏觀政策主要採取的是需求管理。在供給無約束的情況下,需求管理是有效的。但當生產要素的供給接近極限的時候,生產可能性邊界的外移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在經濟學上,就是供給曲線垂直,需求曲線的移動只會帶來價格的攀升,而不會帶來產出的增加,這也是2009年中國經濟表現出來的典型特征。特別是隨著居民消費對品牌、安全等要求的不斷強化,一方面國內低端產品大量過剩,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加入海淘大軍,成為“海淘一族”,反映出國內產品供給已越來越不適應市場需要。

  要保持長期持續增長,必須依靠生產可能性邊界外移來實現,推動需求管理向供給管理的根本性置換。供給管理主要有三大支撐,一是技術創新供給,即從勞動力、資本的擴張轉到依靠人力資本和自主創新上來;二是結構改善供給,即從產品的低端重複建設轉到高附加值、個性定制化上來;三是制度優化供給,即從政府主導資源配置的低效率體制轉到市場配置資源的高效率體制上來,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

  文章分析,在增長動力轉換的大背景上,“十三五”的中國經濟將面臨三大趨勢性變化。

  其一,消費崛起的時代已經來臨。需要指出的是,儲蓄決非消費增長來源,政策刺激亦非主因,關鍵還是收入分配關係開始逐步向居民收入傾斜,而根源則是勞動年齡人口數量發生的趨勢性變化。2012年中國15至59歲年齡人口比上年減少345萬人,首次出現絕對下降,標誌著中國人口結構變化新趨勢的開端。由此帶來的是,自2011年開始,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開始出現快於GDP增長的積極變化,居民收入占比持續下降趨勢得以逆轉。理論上講,消費崛起應同時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消費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大於50%,這個條件已經滿足;第二個條件是消費占GDP比重即消費率大於50%,目前也已基本接近。隨著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以及城鎮化、工業化的加速,消費在中國經濟增長中的地位和作用將進一步凸顯。

  其二,跨區域大交通大流通梯度開發格局正在形成。在30多年的改革開放歷史中,儘管有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國家戰略的支撐,但中國區域經濟的總體特點是東重西輕、非均衡發展。2013年,中國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及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打造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支撐帶的宏偉戰略,這是新的歷史條件下統籌謀劃全方位開放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中國區域開發格局將由目前的“沿海一竪”轉變為“π”型結構,“一帶一路一江”有望構築新的戰略增長極。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