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深度人口老齡化下的五大預警

http://www.CRNTT.com   2015-01-21 12:16:00  


 
  人口老齡化挑戰公共政策

  文章稱,實際贍養比的研究價值在於揭示公共政策失誤將加劇人口老齡化的趨勢。人口老齡化是不可逆轉的,會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諸多影響,具體表現在:老年贍養負擔加重,勞動人口稅負加重;老年人口收入直接影響產業結構,老年服務產業化,從而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老年人口儲蓄直接影響當期消費和國家儲蓄能力;養老基金保值對資本市場和投資管理提出挑戰;加重4:2:1家庭結構,空巢老人成為社會問題,老年護理成為社會需求;不同代際之間的認同感變得越來越弱,等等。這些都要求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以及公共政策做出相應調整。

  科學統計人口,做到心中有數。信息時代的經濟大國必須是統計大國。在伴隨人員流動單位檔案和戶口出現“斷檔”現象後,社會管理將出現一定程度的“失控”。此時,傳統的追蹤式人口普查已經數不清人頭,這將導致國家對出生人口和出生率的錯誤判斷,進而直接影響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執行的質量。生育率過高將導致資源、人口和消費之間的矛盾,生育率過低將加劇老齡化和人口結構問題,準確把握生育率是新時期計劃生育政策實行的重要條件。鑒於此,中國亟待貫徹《社會保險法》,建立國家社會保障總局,完善公民社會保障權益記錄管理體制,以社會保障權益記錄為核心建立社會化管理的居民檔案(這個檔案具有終生記錄、及時更新、政群互動三個特征,其他部門的信息管理不具有這三個功能),依法建立嚴格的保護居民信息的密鑰制度,在政府部門和相關機構之間建立信息共享和定期更新的操作機制。在此基礎上,可以建立國家人口數據的定期截取、統計和分析制度。

  完善養老金制度,增加老年人口收入。為應對經濟波動和金融風險乃至社會風險,居民和家庭不僅需要擁有貨幣和儲蓄,更需要擁有財產性收入和社會保障權益收入,將辛勤工作40年的財富按照三分法進行安排,即1/3當期支出,1/3老年支出,1/3保值財產以應對通貨膨脹等風險。這樣,既可保障當期生活需求和老年生活需要,還可擁有保值財產以抵禦通貨膨脹和社會風險。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已有70多個國家調整了養老金制度結構,即社會統籌(公共品)和個人賬戶(准公共品)相結合。一方面強化了國民基本養老金制度,政府確保養老金支付,該項支付約為個人退休前收入的20%~40%,克服老年貧困;另一方面,強化了個人賬戶養老金制度,鼓勵和支持雇主為其職工儲蓄養老金,個人和家庭儲蓄養老金,以改善老年生活;兩個賬戶加總的養老金替代率達到60%~80%。

  中國養老金結構並非“公共品保基本”和“准公共品搞改善”的結構,而是按照身份和部門形成公共部門退休金、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政府補貼加個人儲蓄三類不同的制度安排。公共部門和企業職工養老金差異很大,被稱為“職工養老金雙軌制”,引發了一定的不滿。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費率高、待遇低,導致事業單位養老金改革遇到阻力。主要原因有:(1)計劃內贍養負擔很重,中國退休年齡較早(50~60歲),提前退休情況普遍(平均退休年齡低於55歲,1998年國營企業減員後提前退休人員的平均年齡僅為47歲);(2)退休人員壽命延長;(3)企業由於各種原因逃費的情況較多,養老保險計劃的實際徵繳率約為20%(費率28%);(4)企業繳費不足以支付養老金,政府不得不以個人賬戶資金替代養老金制度變革中的財政責任,陷入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混賬管理的局面,且擠占了養老金市場,計入財政專戶的個人養老儲蓄享有的記賬利息僅為銀行一年儲蓄利率,因低於通貨膨脹率和工資增長率而貶值,造成“養老金縮水”。目前,中國企業年金約3000億元,社會保障儲備基金約9000億元(假設全部用於未來養老金支付),部分省份委托投資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資金約3000億元,養老基金加總額為1.5萬億元人民幣(2362.2萬美元),是美國養老基金的1.27%。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