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黑戶”群體調查

http://www.CRNTT.com   2015-03-04 10:46:53  


 
  “黑戶”生存區域在哪裡

  在以前,黑戶主要分布在偏遠農村和少數民族聚集地區,許多村民信息閉塞,幾乎不與外界聯繫,更沒有主動申領戶口的意識。在我們調查走訪的“黑戶”群體中,相當一部分是屬於棄嬰、收養或領養子女等。另外,在我們的調查中,也有部分是屬於計劃外生育子女,由於沒有多少文化,不懂得戶口還要主動申請登記,所以一個家庭中很容易產生多代都是黑戶的現象。

  雲南省文山自治州31歲的劉二花就是其中的代表。在村民劉輝的帶領下,見到了這個多少讓我們有點吃驚的婦女。她略帶羞澀,不善言辭,不願意跟陌生人說話,甚至我們3個人的“龐大”調研小組(其中一位是當地戶籍科工作人員)顯然也讓她緊張了。由於語言上的溝通困難,再加上對“公家人”的天生敬畏,她對我們的造訪感到不適。據村民劉輝介紹,她小時候是引產活產嬰兒,所以沒有出生醫學證明,至今也沒有辦理過戶口和身份證,所以在13年前嫁給本村的智障人員後,一直沒有申領結婚證。

  據同行的戶籍科工作人員介紹,出發前他們也在戶籍系統裡搜索了劉二花的名字,發現確實不在裡面。而更讓他吃驚的是,劉二花的兩個兒子也都不在他們的系統裡,雖然最大的孩子明明已經12歲了。當被問及成為黑戶的過程時,劉二花的反問“戶口還需要登記,去哪兒登記?”,這讓我們的訪談難以繼續。只不過在回來的路上,村長告訴我們說,這個12歲的孩子沒有進過校門,6歲就開始跟著媽媽割草放牛,早上6點起來,吃一頓早飯就去山上割草去了,直到晚上才回來。所以,村裡人一般也不太能見到這個孩子。在調查中,像這樣一出生就是黑戶的兒童並不在少數,他們因父母是黑戶的歷史原因,延續成為“黑二代”,這類群體在戶籍問題的解決上更為複雜。

  為了完成計劃生育任務,很多地方都採用計生與罰款相結合的方法,超生即需要繳納社會撫養費,所以超生而未繳納社會撫養費的就不能辦理戶口。據調查,華東一些省市的社會撫養費徵收率略高於70%,也就是說大約還有30%的超生人群未繳納社會撫養費而不能落戶。當然,這只是發達省份的數據,在一些偏遠省份,社會撫養費徵收率更低,黑戶比例更大。

  由於不能辦理戶口,這導致有一些未繳納罰款的超生兒、非婚生育或早婚早育未辦證的孩子被送給他人,或者流入到網絡送嬰、賣嬰的人販子手裡。相當多的“黑戶”孩子被拐走後,父母也不報案,因為公安找回孩子的可能性並不大,縱然孩子要回來了,計生委罰款要錢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乾脆就不報案了。在未來,這些兒童則相當程度地流落到城郊地區,因為這裡的管理水平不如城市,而且黑市交易相對活躍,因此成為黑戶兒童的常態生存地。

  由於多年來“超生罰款”與“新生兒落戶”捆綁成為通行的政策,從而有大量的新生兒沒有戶口。到目前,這部分孩子大都成年,甚至開始有了“黑二代”。在中國經濟增長和人口流動管制放鬆的前提下,這些“黑二代”也在很大程度上流動到了城市地區,成為建築工地、餐館或煤礦的工人。雖然工作條件惡劣,但是在這裡幹活能拿工資而且不需要身份證。

  而對於那些缺乏工作能力或者沒有工作意願的黑戶,則傾向於滯留在城市並成為“流浪群體”。根據民政部門的一項統計,在城市流浪人員中,有20%是屬於沒有戶籍的黑戶群體。在此次調查中,來自河南陝縣的劉偉名就流浪在義馬市。由於沒有身份證,他無法找到一份像樣的工作,而沒有好工作就掙不到錢,掙不到錢就不能買房,買不到房他就沒法落戶,因此他被迫在義馬市做了一名礦工,後來由於煤礦倒閉,所以他就一直流浪在義馬市區長達5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