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陳東琪:穩增長調結構亟待政策“組合拳”

http://www.CRNTT.com   2015-03-23 09:07:05  


 
  貨幣政策調量調價並行

  問:在總需求增長乏力的情況下,政府在公共領域的投資方面,還有哪些發力點?

  陳東琪: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主要問題是內需不足,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要保持投資和經濟平穩增長,必須採取積極的政策擴大國內需求,而最快、最有效的辦法是擴大政府公共領域投資規模,從而帶動總需求的增加。總體上看,現階段中國經濟和社會基礎設施還比較落後,公共領域的投資需求還很大。

  今年在總需求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可進一步加大政府投資力度。按照中央提出的“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大戰略要求,盡快制定詳細規劃並安排與之相關的政府投資項目落地。加快落實中央提出的七個重大工程包建設項目,主要包括信息電網油氣等重大網絡工程、健康養老服務、生態環保、清潔能源、農田水利、交通、油氣及礦產資源保障工程等;盡快啟動一批條件成熟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如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醫療、教育、水利、交通等;盡快制定鼓勵政策和措施,吸引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快投資體制改革,為民營投資創造良好的條件和投資環境。

  問:如何理解“偏鬆操作”?自去年11月份以來,央行已經兩度降息。為應對當前經濟形勢,貨幣政策應如何進一步調整?

  陳東琪:作為偏鬆操作的重要一面,毫無疑問應進一步降息降准,加大貨幣政策力度。針對經濟下行壓力和金融體制改革需要,央行推出了一系列結構性貨幣調控措施,並在去年11月和今年2月、3月進行了降息和全面降准的總量操作,一定程度上放鬆了貨幣信貸。面對通縮形勢嚴峻,經濟形勢需要更為寬鬆的調控政策,要求貨幣政策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目前貨幣供給不是“相對充裕”,而是“相對不足”。

  因此,建議近期繼續採取既“調量”又“調價”的組合性貨幣政策措施,一季度再調減一次存貸款基準利率,調減一次存款準備金率,以應對經濟形勢不利局面。鑒於前期降息和全面降准政策仍在消化,下一步可保持多次小幅調整。同時,根據宏觀經濟形勢新變化,在分析評估前期政策效果基礎上,繼續做好反周期的貨幣政策儲備。

  問:在新常態下,政府調控“組合拳”與2008-2009年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時有哪些不同?

  陳東琪:準確理解“偏鬆操作”的概念,當前就是要打出政策“組合拳”。回顧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國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由年初的“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轉為年末的“擴內需、促增長”,並為此出台了以4萬億投資計劃為標誌的一攬子政策措施。而目前的經濟運行特點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短期經濟運行出現CPI破“1”,PPI持續數年負增長,部分地方經濟衰退。總量經濟增速可能破“7”,與企業生產結構調整、產業和城市經濟轉型,國內外兩個市場關係改變等變化交錯、纏繞在一起,產生了近35年改革開放以來從未出現過的持續共振效應,可能引起增長失速、通貨緊縮、失業增加三重結果叠加。在背景複雜、任務多元的形勢下,單一措施作用有限,需要打出“組合拳”,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是防止結構性、生產性通縮演變為明顯通貨緊縮和防止經濟增速進一步較快下滑。

  在應對金融危機衝擊過程中,土地財政風生水起,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蓬勃發展,並成為貨幣傳導機制的重要一環,加之地方政府對GDP的強烈追求,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貨幣政策效果明顯。目前,隨著新《預算法》實施、房地產市場調整、以及新常態下地方政府GDP偏好減弱,地方政府的能動性大大減弱,中央政府政策的作用效應相應減弱。另外,應對危機寬鬆政策下的產能擴張及隨後而來的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帶給企業深刻教訓,企業行為理性化程度提高。

  隨著投融資體制、利率和匯率市場化、財稅體制等改革的不斷深入,土地財政、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在貨幣傳導機制中的地位和作用迅速下降,地方政府債務融資能力明顯減弱,基礎設施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取得明顯進展,使得無論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還是投資政策,其作用和實現方式發生改變。當前宏觀調控政策的著力點是引導和改變市場預期,調動民營投資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在保持經濟合理增長的過程中實現結構的調整和優化。而實施4萬億投資計劃時,基礎設施投融資領域向私營部門開放十分有限,以至於產生了政府投資“擠出效應”,同期私營部門基礎設施投資項目個數明顯下降。因此,本輪“組合拳”不是政府直接在微觀領域做什麼、做多少,而主要是通過調整參數、改變信號,加上“四兩撥千斤”的直接投資,來激活市場,引導預期,促進景氣恢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