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作家閻真書寫高校腐敗和墮落

http://www.CRNTT.com   2015-03-25 14:41:42  


 
  按聶致遠的理解,在高校做歷史老師是興趣和職業的結合,只要自己用心鑽研,做出高質量的論文與研究成果,必然會有光明的前途。然而權力的觸角已經伸進高校,無所不及。所有資源都掌握在行政部門,在行政權力面前,教師的發言權相當有限,地位極其被動。無論是評職稱、評國家科研項目還是評教授,如果沒有拜托“有權勢的人”幫忙說話,就會“毫無意外”地落選。

  更糟糕的是,發表論文本是評價教師的客觀、外在的標準,現在,這個第三方評價平台也已失靈。這種失靈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幾乎所有的學術刊物都要收取版面費,原來高高在上的學術裁判變成了需要創收的經營者。依據《活著之上》裡的案例,一篇論文的版面費是七千至兩萬五不等,不同等級的刊物價格不同。另一方面,幾乎所有的學者都開始將學術與資源的位置對調,資源第一,學術第二。如果不是直接或間接地和刊物負責人有交情,連這種交版面費的機會都沒有。學術的競爭演變成關係和人脈的競爭。

  就連一向清高的馮老師(聶致遠的導師),為了兒子也採取了“暗箱操作”。不屑於去拜碼頭、拉關係的馮老師漸漸被學術圈邊緣化,但他自覺已萬事“超脫”,唯獨子女難超脫。“丈夫雖有志,兒女固有憂”。他的兒子平時模擬分數總是離一本線差一截,他暗中利用所帶博士參加高考歷史科目閱卷的機會,提高了兒子這一科的分數,最後其子順利進入人民大學商學院。

  這些潛規則及鑽營不僅腐蝕了高校老師,就連學生中也出現了“運作”。“大運作”如高考招生時通過文藝生、體育生等特招渠道進來,錄取分遠遠低於一般專業,進校後再調入理想的專業。“小運作”如通過各種關係給任課老師施壓,讓其為學生開小灶,提前透題,改卷時提高分數。連競選班幹部,發個助學金,都成為社會潛規則的延伸。幾乎在每一個程序、每一個細節上,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存在。

  這種無所不在的運作和鑽營,編織成一張巨大無形的網,使身處其中的主人公時常感到壓抑、憤懣,讓讀者也感同身受。

  儘管如此,主人公的生命線還是呈“螺旋上升”趨勢。儘管歷經曲折、困頓,但最終也評上了副教授、教授。雖然第一流的資源輪不到他,但第二流、第三流的資源比如找工作、漲工資、評職稱,都沒有落下他。

  這與閻真之前的作品《滄浪之水》不同。《滄浪之水》裡的池大為的人生,是一個明顯的V形。他“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時候,房子沒有,職稱沒有,兒子被開水燙了沒錢治,夫妻倆跟岳母長期睡一個房間導致他性障礙……等到他幡然悔悟,開始“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時候,立即在官場春風得意,呼風喚雨。

  人物命運的不同安排折射出作者心態的變化,閻真的解釋是:“十三年前,我發表了《滄浪之水》,寫的是環境對人的強制性同化,人在現實面前,除了順應,別無選擇。但後來我想,如果每個人都順應環境,那還有誰去堅守一點什麼,去做一個好人、一個君子呢?所以我想用一部小說,來表達知識分子的精神堅守。”

  閻真在高校教書三十餘年,一直很想寫一部高校題材的小說,“我要寫更加真實的高校小說,很多高校小說有負面黑暗的東西,其實不完全是那麼回事,他們這麼寫,更多是一種小說的因素在裡面,或者是情節故事的需要。就我對生活的體驗而言,身邊還有很多能夠保持淡定、從容的高校老師,我希望把這種心態和狀態寫出來。”

  主人公聶致遠雖沒有特定的原型,但閻真說:“小說中間每一個情節、每一個細節我憑空想象得很少,絕大多數有生活的事實支撐。這些細節來自三個方面,自己經歷的,從旁邊觀察到的,聽同事和朋友說的。”

  小說2014年12月出版,作品節選版發表於當年《收獲》雜誌第6期,引起讀者和評論界的關注,獲得首屆路遙文學獎。2015年3月3日在京舉行的作品探討會上,文學評論家白燁稱這是“通過很小的口子挖了一口深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