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謝大寧答中評:文化台獨在島內形成

http://www.CRNTT.com   2015-08-11 00:15:59  


  中評社長春8月11日電(記者 楊犇堯)台灣佛光大學教授、課綱審議委員謝大寧日前就課綱微調運動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他認為,事件背後呈現的問題是“文化台獨”在島內形成,即使國民黨在這次事件中取得小勝,但卻完全無法擴大勝果。“課綱審議委員會最後是白忙一場。”謝大寧說。

  “從政治目的來看,反課綱試圖複製‘太陽花學運’,背後的黑手試圖通過‘反課綱’作為政治動員工具,以佔領公署的方式達到像太陽花學運那樣的效果。”

  “但課綱可動員的事情不多,能攻擊的點也很脆弱。”他解釋道,被反對者詬病的程序問題其實只有一個——開會時間晚了。

  嚴格說來,這一次事情的政治能量遠遠不夠,如不是因學生林冠華燒炭自殺,事情不會鬧得這麼大。

  “文化台獨”在島內形成

  政治目的是一方面,而課綱微調涉及的內容則意義深遠。謝大寧對中評社表示,微調的內容涉及“文化台獨”,一方面,法理“台獨”在島內已不再有市場,很難推動,另一方面,島內對“中華民國”的認同則在快速增強。

  “蔡英文採取模糊的立場,國民黨也採取了模糊的立場。”謝大寧說,國民黨的一中各表,“一中”漸漸不見,“各表”則在強化,所謂的“各表”就是大陸要承認“中華民國”。

  國民黨在向“各表”靠攏,對“一中”開始變得吱吱嗚嗚,很多國民黨的政治人物都不敢講“一中”,只有在面對大陸的時候會提一提“一中各表”,算是敷衍搪塞,而在台灣則是能不講最好就不講。

  另一方面,民進黨的政治語言也開始變得模糊,黨內很少再有人提“台獨”,轉而向“中華民國”靠攏、向憲政體制靠攏,兩黨的政治言論正走向高度趨同化,一言以蔽之,“中華民國”的共識已經在台灣島內形成,但這個“中華民國”是質變的“中華民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