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經濟增長動力的演進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15-10-07 08:13:57  


雖然在經濟增長過程中不斷孕育新的動力,但是動力的轉換有一個過程,甚至需要較長的時期。我們不能將國民經濟這輛車停下來換發動機,而是需要在不停地運行過程中升級舊的發動機和安裝新的發動機。
  中評社北京10月7日電/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最為根本的原因就是不斷地深化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的各項改革,不斷釋放市場主體的活力。

  改革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

  《 人民論壇 》發表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趙振華文章表示,以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為標誌,拉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本輪經濟體制改革的突出特點就是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就是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歸根結底就是要簡政放權,無論是對政府的正面清單還是對企業的負面清單,無論是下放和取消行政權力還是工商註冊制度便利化等,目的都是要為已有的企業鬆綁,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便利條件。從改革的結果來看,2014年中國新註冊企業同比增長45.88%,2015年上半年中國新登記市場主體達到685.1萬戶,日均3.8萬戶,市場活力得到了釋放。

  結構優化和調整成為經濟持續增長動力

  文章分析,經濟結構既是經濟增長的結果,也是衡量經濟運行質量的重要標誌,合理的經濟結構可以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增長,反之則阻礙經濟健康增長。通過經濟結構變動可以看出經濟增長動力的變化。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產業的比重不斷下降,第三產業產值比重呈現不斷上升趨勢。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5年上半年,中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49.5%,比上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5.8個百分點。從增速來看,第一產業增長3.5%,第二產業增長6.1%,第三產業增長8.4%,由此,意味著第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加大,經濟增長的動力由過去的以第二產業拉動為主向第三產業拉動為主轉變。產業結構的升級和高度化,意味著能源、資源消耗強度進一步降低,因為與第二產業相比,第三產業單位GDP能耗和資源消耗要低得多。近年來,不僅生活型服務業在快速發展,生產型服務業也在快速發展,農業服務業和工業服務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從產業內部來看,無論是農業、工業還是服務業技術水平都有大幅度提高。

  從需求結構來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提高。中國的消費率已經由2010年的49.1%提高到2014年的51.2%,年均提高0.5個百分點。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5年上半年中國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60.0%,比上年同期提高5.7個百分點。當然,消費率不是越高越好,投資率和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不是越低越好,但是長期過低的消費率顯然是不正常的。隨著消費率的提高,拉動經濟增長的需求動力逐漸走向平衡,形成三駕馬車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

  從區域結構來看,西部地區總體上快於東部地區。由於中國國土面積十分廣大,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一直比較突出,長期以來形成了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四大板塊。經濟增長速度也基本上呈現東高西低的態勢。隨著中國採取一系列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舉措,區域經濟不平衡的狀況正在得到初步扭轉,近年,西部地區經濟增長速度開始超過東部地區。2015年上半年,GDP增速位居全國前五位的分別是重慶、貴州、天津、西藏、江西,均達到9%以上。其中重慶、貴州、西藏均為西部地區,由此可以看出,西部地區特別是西南地區經濟增長動力比較充足。而傳統的依賴資源型的省區如遼寧、山西、黑龍江、吉林和河北則位居經濟增速後五位,表明傳統依靠資源、能源帶動經濟增長的地區依然面臨著較大的轉型壓力。

  從企業組織結構來看,大企業經濟實力強,小企業數量多的格局已經形成。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大企業的實力進一步增強。根據最新發布的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國大陸已經有94家入圍,入圍企業數量位居世界第二。從小企業來看,隨著改革的深化,近兩年中國企業註冊數量呈現出井噴式增長。

  新經濟增長點成為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文章指出,新的經濟增長點是指在國民經濟增長過程中能夠帶動整個國民經濟上一個新台階的新興產業或行業,一般具有較強的市場需求。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會湧現出不同的經濟增長點,原有的經濟增長點逐漸消失,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湧現。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出現,既有供給的因素,也有需求的因素。改革開放以來,家用電器、汽車、房地產等都曾經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傳統的經濟增長點依然存在,但是技術水平大大提高。同樣是彩電,今天的數字彩電與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的黑白電視機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同樣是汽車,今天的全自動汽車與20年前的手動汽車技術水平也不可同日而語。這就是在傳統的經濟增長點中孕育出同一個產品的升級換代。與此同時,伴隨著生產力發展、科學技術進步和城鄉居民收入提高,不斷衍生出新的產業、新的商業模式或製造出新的產品。近年,中國湧現出了一大批新的增長點,由過去的單個“點”,而轉變為由許多點而形成的“簇”。節能環保、旅遊休閑、體育、健康保健、養老嬰幼、文化等產業都呈現出強勁增長態勢。伴隨著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新增長點的湧現,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單位GDP能耗和資源消耗進一步降低,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據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2015年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9%,碳排放進一步降低。

  需要進一步指出的是,雖然在經濟增長過程中不斷孕育新的動力,但是動力的轉換有一個過程,甚至需要較長的時期。我們不能將國民經濟這輛車停下來換發動機,而是需要在不停地運行過程中升級舊的發動機和安裝新的發動機。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結構調整和優化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培育也是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新的增長動力與原有的動力既有相同點,也有新的特點。我們需要適應和引領新常態,不斷培育新動力,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