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權威談中國經濟:L型走勢一兩年不會變

http://www.CRNTT.com   2016-05-09 10:23:05  


 
  權威人士:穩定和擴大就業是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目標。從目前情況看,我國就業形勢總體是穩的,沒出現大的波動。同時,也存在一些深層次結構性問題,隨著產業結構調整,高技能人才短缺,技能較差的簡單勞動力有所過剩,勞動力市場正發揮調整功能,但更要緊的是加強對勞動者的技能培訓。當前就業領域最突出的問題是,對“僵屍企業”的處置、對產能過剩行業的調整會引起下崗壓力顯性化。這輪下崗的行業和地區較集中,大部分是國有企業,其中很多是40—50歲職工。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完善相關政策,講究工作方法,穩妥審慎地去產能:

  一是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人不保企”,勇於處置“僵屍企業”。我們強調要多兼並重組、少破產清算,但對那些確實無法救的企業,該關閉的就堅決關閉,該破產的要依法破產,不要動輒搞“債轉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組,那樣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個大包袱。

  二是要把人員的安置作為處置“僵屍企業”、化解過剩產能的重中之重。能培訓的培訓,能轉崗的轉崗,確實不能轉崗的要做實做細托底工作。要有人文關懷,帶著感情,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既幫他們解決好生活困難,又助他們提高再就業能力。這次產能過剩帶來的一大教訓是,距離上一輪國企改革10多年後,國企“人浮於事”仍很嚴重,職工“下不來”“裁不掉”,企業辦社會、政企不分、企社不分的問題依然突出。本輪國企改革一定要在這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真正把國企建成能面對市場競爭、以質量效益為導向的現代企業。

  社會上認為通脹的人在增加,認為通縮的也不少,各有各的理由。還不能匆忙下結論

  保持警覺,密切關注價格的邊際變化,尤其是工業品、消費品、資產的價格及其相互作用。對部分食品漲價問題,既要加強調配、保障供給,也不能反應過度,干擾價格信號

  問:今年以來,肉價菜價走高,老百姓很關注,也有擔憂。如何既防範可能出現的通脹風險也注重防範通縮風險?

  權威人士:處理好物價問題,是宏觀調控的永恒主題。

  從全球經濟看,美國開始警覺通脹的跡象,而歐洲、日本都在全力反通縮,新興市場國家的情形各不一樣,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從我國來看,價格形勢也趨於複雜。在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下降的過程中,鋼材、煤炭等價格明顯反彈。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總體穩定的情況下,豬肉、鮮菜價格大幅上漲且在春節後仍居高不下,這段時間鮮菜價格已大幅回落,豬肉價格受“豬周期”影響可能還會延續一陣。此外,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價格上漲較快,部分服務領域價格持續上漲。面對這樣的形勢,社會上認為通脹的人在增加,認為通縮的也不少,各有各的理由。

  依我看,還不能匆忙下結論。一方面,產能過剩依然嚴重,工業品價格總體下降的趨勢一時難以根本改變,物價普遍大幅上漲缺乏實體支撐;另一方面,市場流動性充裕,居民消費能力旺盛,出現嚴重通縮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是,我們必須保持警覺,密切關注價格的邊際變化,尤其是工業品價格、消費品價格、資產價格及其相互作用。對部分食品漲價問題,既要加強調配、保障供給,也不能反應過度,干擾價格信號,對城市低收入群體,各級政府要及時跟進補貼政策,做好托底工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