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兩岸關係未來四年怎麼辦

http://www.CRNTT.com   2016-07-30 00:49:26  


 
  蔡英文在兩岸上繼續往前的可能性不大  兩岸僵持狀態不易打破

  “國下民上”使未來四年的兩岸關係極為複雜,蔡英文的兩岸政策選擇成為影響兩岸關係走向的主要變量。

  (一)蔡的兩岸態度略有調整

  一是不正面否定大陸的說法。這是從蔡2015年初宣佈參選就開始的,包括不對大陸領導人口出惡言,不再像以前一樣明確說“九二共識”不存在等,避免惡化氛圍。未來民進黨會盡量避免與大陸的直接衝突。二是向大陸的立場有所靠攏。蔡就職演說從“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進展到“中華民國憲法”,後者是“一中憲法”;提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該法以“一國兩區”定位兩岸,明確講是“規範統一前兩岸人民的往來”;重申尊重1992年會談、達成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的歷史事實;東海、南海問題沒有放棄“立場”,並特別提及“有責任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與領土”等。蔡的上述做法避免了兩岸的直接攤牌,有利其“穩兩岸”的目標,且理論上為兩岸再進一步留有空間。

  (二)蔡在核心問題上採模糊敷衍做法

  蔡在就職演講中提出“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隱含“一中”等大陸需要內涵的概念,卻不明確裡面的內涵。在蔡看來,大陸的堅持很明確,“獨派”、蔡自身的主張與大陸的想法天差地別,蔡要在夾縫中求生存,有效的做法就是模糊,留待外界從各自的立場去解讀。因此,“立法院長”蘇嘉全對於蔡是否承認“九二共識”的提問稱,“這個各自解讀吧”。“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對蔡是否“變相承認九二共識”,也稱“無需過度延伸”。

  蔡的做法充分體現了法律人擅長用程序處理難題,在程序中找對手漏洞,偷換模糊概念以混淆實質問題,給自己留後退空間的典型做法。這亦符合蔡作為經貿談判高手“絕不輕易讓談判破局、避免一開始就出現零和局面”的思維。

  (三)蔡在“一中”上往前的可能性很小

  一是蔡在“一中”上受到的壓力不足。蔡和民進黨認為,島內大部分人都認為“兩岸你是你、我是我”,國民黨的做法也是回避“一中”,美國人亦不會施壓民進黨去接受“一中”和“九二共識”。二是蔡的執政思維是“重內政、輕兩岸”,在兩岸上但求穩定,並不指望有大的所得。蔡認為,以民共分歧和矛盾,基本教義派的掣肘,自己不可能在兩岸上有作為,自己也不可能去滿足大陸的要求,所以只求表面敷衍住大陸、不讓兩岸攤牌即可,自己再騰出手搞內政、追殺國民黨,實現最大的目標即4年後連任,這比甚麼都現實。

  所以,大陸很難指望民進黨承認“一中”,蔡只會用隱含“一中”的模糊概念搪塞大陸。即使蔡在大陸壓力下再往前一步,她也是提出另一個模糊但可能隱含大陸需要內涵的概念,不可能點出其“一中”內涵。如果這樣,兩岸關係就不易在“520”後的僵持狀態下再進一步,原有兩岸兩會、兩岸事務主管部門的溝通協商機制都很難維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