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智庫:和平相處 台灣主流民意

http://www.CRNTT.com   2020-12-13 00:03:18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被定性為比較偏藍的團體,台灣國際研究學會是完全“台派”的組織,之所以會用“台派”,主要是他們的成員中有些人不必然支持“台獨”,也不見得支持民進黨的政策,所以雖然成員都是綠營人士,但是獨與非獨的屬性還是有差別。

  大陸也許可以把所有的綠營人士都認定為“獨派”,但在台灣做研究,還是要有所區分,才不會混淆視聽。就以資深媒體人,也是前台大新聞研究所教授的彭文正來說,他自從被民進黨從民視趕出來之後,自己在youtube上面搞一個“政經關不了”的政論節目,從開播至今,他幾乎衹有一個主題,也就是不斷地追究蔡英文“假博士論文”的議題,節目中他也不太去觸及到“台獨”的議題。那麼彭文正雖綠,但他到底是深綠、淺綠,“台獨”或非獨呢?沒人搞得清,衹能說他對蔡英文的怨氣太深,非要追殺到天涯海角不可。

  回過頭來,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又怎麼和“台派”的台灣國際研究學會合辦民調呢?沒有為什麼?不管藍綠,衹要有交情,在台灣大家還是可以合作舉辦一些有意義的事。例如,兩個學會就經常舉辦學術研討會,這樣的研討會才能把藍綠學者拉到一塊做學術討論,否則長久以來,藍營的學會跨不過綠,綠營的學會也跨不過藍,學術無法跨越藍綠就缺乏思想的對撞,就缺乏激盪,也沒有衝擊,所謂“學術研討會”,就會變成死水一潭。

  所以,兩個不同色彩的學會一起辦民調,本位主義比較少,客觀的成分也就比較高。當然民調絕對無法完全客觀,但是衹要相互主觀,所形成的結果也會比較客觀一些。

  就像前面所提到的台灣民意基金會,他們幾乎每個月都做民調,但是由於民調發佈會時,所邀請參與解說的學者幾乎清一色的偏綠,所以他們所發佈的民調,媒體在報道時都會加上一句“親綠的民調”。既然是“親綠的民調”,這份民調的取向與定性就有“機構效應”,也就是本位主義存在。其結果變成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這就失去了參考的意義。

  相對的,一直接受他們委託做民調的民間機構“山水民意研發公司”,也被染成綠色,一般藍營的機構並不會委託山水公司作民調,就是擔心“機構效應”會對民調產生影響。

  所以國際戰略學會與國際研究學會決定合作舉辦民調之時,曾經找了兩家民調公司作比較,最後是因為山水公司報價最快,也最積極,在限定的一週內可以完成民調,最後才決定委託山水公司承接民調案子。

  當然,決定由山水公司承辦民調之時,也還是擔心會有機構效應,所以我們曾經要求在訪問民眾時,不要秀出公司名稱,也不要把委託的學會名稱告訴受訪者,讓受訪者單純地在“真空中”受訪,以避免機構效應對受訪民眾產生影響。

  在所有的要求山水公司都能配合下,還有一個更顯得有些不合理的要求,也就是在民意調查做完之後的第三天,也就是中間衹有一天的時間讓山水公司進行分析,以及製作圖表,就是為了不想讓民調拖太久發佈,導致有其他因素干擾,例如兩岸突然發生重大事件等,這樣更能顯現民調的可觀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