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全球經濟能否避免二次探底?

http://www.CRNTT.com   2009-05-01 09:29:32  


克魯格曼擔憂的經濟二次探底不太可能?
  中評社北京5月1日訊/《上海證券報》日前登載姜山文章“全球經濟能否避免二次探底”。文章說,只要各國政府和央行能夠繼續保持政策的一貫性,避免過早轉變政策思路而引發市場新一輪崩潰的情形,那麼對於未來全球經濟趨勢持悲觀態度的經濟學家所擔憂的經濟二次探底現象,就不太可能成為現實。全文如下:

   隨著3月以來中國和美國的經濟數據趨於好轉,市場情緒開始轉向樂觀,各國股市因而也出現大幅反彈,不過,依舊有經濟學家對於未來全球經濟趨勢持悲觀態度,去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就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位。他在日前的受訪中明確表示,儘管目前的部分數據表明美國經濟下滑正在減速,但離“觸底”相距甚遠,如果奧巴馬政府不能繼續推出更有力度的經濟刺激計劃,美國經濟將重複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老路,即在短暫反彈後仍然難免再度探底的厄運。對於中國出現的經濟數據反彈,他直言,如果僅以信貸猛增來判斷觸底過於草率,畢竟中國的出口仍舊在全球經濟危機的陰影下急劇下滑,如果未來內需無法有效啟動,中國的經濟仍存回落可能。

   那麼,究竟中美乃至全球的經濟是否能夠避免出現二次探底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來看一下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經濟出現二次探底的原因。據克魯格曼的分析,在1929年經濟危機出現之後,當時的美國政府和聯儲對於宏觀經濟的把握能力遠不如現在,對銀行業的倒閉採取了放任自流甚至變相鼓勵的態度。在1931年經濟出現短暫穩定現象的時候,受到英國放棄金本位制度的影響,美聯儲在市場流動性依舊困難的情況下快速提高貼現率,致使銀行業流動性凍結,進而引發大量銀行倒閉,導致實體經濟最終崩潰,遂使一場原本相對簡單的經濟危機釀成百年一遇的經濟大蕭條。著名貨幣學派經濟學家弗裡德曼也認定,正是由於當年美聯儲在應對經濟周期時的行為連續失當,才擴大和加重了經濟衰退的程度。如果在經濟衰退時,政策當局能審時度勢,採取適當的貨幣政策,並輔以有針對性的經濟刺激計劃,應能避免經濟在短暫的反彈後再度陷入更深的危機之中。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