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一言難盡張申府

http://www.CRNTT.com   2010-11-21 10:45:41  


張申府
  中評社北京11月21日訊/在大故迭起、風雲激蕩的中國現代史上,張申府先生是位非常重要卻長久被“歷史”遺忘的人物。他參與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黃埔軍校的籌建、民盟的成立等重大政治活動,但又長期被政治所冷落;是他介紹周恩來、朱德加入中國共產黨,但自己不久便又退出共產黨,多年後被打成“右派”。在科學思潮、社會主義和自由主義在現代中國的引進、傳播和發展中,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五四知識分子中,他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因此對他的研究和理解,也會使人們加深對中國現代史、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理解。

  曲折經歷

  張申府(1893-1986,名崧年,以字行)出生在河北獻縣,其父為清末進士,曾任翰林院編修、民國時期的眾議員等職。

  1913年,張申府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但他對哲學卻又深感興趣,於是幾年間在數學與哲學間“搖擺不定”,“變來變去”。1917年畢業後雖留校任數學助教,但依然難舍哲學,而且在哲學上似乎用功更勤。正是這種“文理交修”的背景,影響了他以後的思想發展與學術方向。附提一句,在他的影響下,其弟張岱年也走上了哲學之路。

  這期間,正是新思潮在北大孕育發動之時,身處其中、思想敏銳的張申府深受時代精神震蕩,常常探討哲學、政治、社會及人生等方方面面的重大問題。不久,他便成為《新青年》的經常撰稿人之一,稍後又任該刊編委。他還曾參與學生啟蒙團體“新潮社”的成立活動。在一系列文章中,他首次向國人介紹了羅素等許多西方現代進步思想家。他在1946年曾驕傲地寫道:“有些現代的新學說新人物都是我第一個介紹到中國來。有些名字也是我第一個翻譯的,後來都流行了。特別是羅曼羅蘭、羅丹、羅訥、巴比塞、伊本訥茲,等等都是。以後大大同情中國的羅素尤其是一個。這是我對於國家的一種貢獻,我深自引為光榮。”五四期間,他與李大釗、陳獨秀關係密切,並於1918年和李大釗一同創辦了 《每周評論》,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風雲人物之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