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兩位現代中國治曲名家的人生際遇

http://www.CRNTT.com   2011-02-06 09:22:15  


揚州師範學院(今揚州大學)任中敏的塑像
  中評社北京2月6日訊/當年揚州師範學院(今揚州大學)東門左拐,迎面有一尊著名學者任中敏的塑像。任中敏是研究詞曲、敦煌學、唐代音樂文藝的專家,對今天許多人來說,他的學問過於深奧,甚至有點偏遠,因此,任中敏未免有點“冷”,就不足為怪了。不過,揚州大學能為一位專門研究詞曲的學者造像,若沒有點胸懷,恐怕是不行的。比如在北大,早就該有一尊胡適先生的塑像,不僅因為他是當年的北大校長,而且對於中國文化思想界的影響,在歷史上並不亞於魯迅。1918年,任中敏就讀北大時,胡適是北大教授。任中敏讀的是國文系,有沒有上過胡適的課,未查考過,但從常識來看,胡適應當是任中敏的老師。 

  在任中敏眼中,他的終身老師是曲學大師吳梅(瞿安)先生。吳梅當時也是北大教授,正是在吳梅的賞識下,任中敏才開始專攻詞曲,兼及其他,爾後,成為這方面屈指可數的專家之一。1923年,任中敏北大畢業,即任教東吳大學,也就是今天的蘇州大學,客居吳梅家中,“盡讀詞曲善本”,繼承老師的衣鉢,成為吳梅三大弟子之一。任中敏幾乎一生從事教育和學術研究,但因早年篤信孫文的三民主義,一度也從事政治,做過國民黨元老胡展堂(漢民)的秘書。這段從政經歷雖然時間不長,但也影響了任中敏對中國現實政治的看法。 

  1930年,圍繞制定約法等問題,胡漢民與蔣系發生爭執,不久,遭到蔣介石的扣押,被軟禁在南京東郊湯山達數月之久。胡漢民在政治上一度失勢(幾年後複被選為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任中敏轉而從事教育和學術研究。1936年5月,胡氏在廣州患腦溢血去世,任中敏未忘知遇之恩,於次年在南京栖霞創辦“漢民中學”。抗戰爆發,轉遷廣西首府桂林,其辦公室即取名“展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