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該如何阻止“道德的滑坡”?

http://www.CRNTT.com   2011-05-01 08:04:44  


 
要民衆真誠,政府應做表率

  自律是建築在敬畏心之上的,如果總是宣傳“無所畏懼”,如果人類都無所畏懼,天下還不大亂?

  既然原始的市場經濟有導致惡性競爭和不顧一切追逐金錢的可能,那麼我們就要選擇市場經濟中的“好的市場經濟”,也就是有嚴格法律約束的市場經濟。

  製造有毒食品,已經是犯罪了,不管它的涉及面有多大,最終還是應該採取法律手段解決。

  道德輿論約束是必要的,但對於見利忘義,為了百分之百的利潤不怕上“斷頭台”的犯罪分子,罪行積累夠了,就應該請他上“斷頭台”。他不怕,大多數人還是怕的。

  王安石有歌頌商鞅的詩雲:“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我雖然不認同法家的許多主張,但是商鞅“令必行,禁必止”的執法精神還是應該提倡的,這樣不使犯罪分子產生僥幸心理。犯一分罪,就要受到一分懲罰。

  另外懲治的力度也要跟上。

  改革開放之初,為了推動市場經濟迅速發展,對於違規資本家、廠家、商家懲辦力度是不夠的。

  例如購買了假冒偽劣產品,買主追究商家和廠家責任時,還要證明自己是消費者,這樣才能得到相當於原價格一倍的賠償。

  對於那些違法亂紀,製造假冒偽劣產品的廠家罰款也相當低,那些製造銷售害人食品、與圖財害命無異的商家,在這樣寬大待遇之下,樂得逍遙。

  抓住了罰點小錢,沒抓住發個大財。這是許多黑心食品和藥品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陌生社會中,道德輿論的規範只是法律規範的補充。

  道德本質上是一種自律,並具有內心圓融自足性質,所以康德才說令他崇敬和敬畏的有兩樣東西,即“頭頂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自律是建築在敬畏心之上的,如果總是宣傳“無所畏懼”,如果人類都無所畏懼,天下還不大亂?

  許多宗教、包括一些民間信仰都是教人向善,教人要學會敬畏的。因此對於有信仰的人士,全社會應該保持一份理解和尊敬。

  道德基礎與核心就是真誠。不能總強調政治第一,忽略了道德的涵養,甚至用政治的遵守替代道德水準的高低,用戰爭時期的策略(兵者詭道)來治理社會。

  從這個角度來看,道德滑坡不單純是被金錢衝擊的問題,在改革開放前的三十年它曾被政治和政治鬥爭衝擊,這些不堪回首。

  現在要求民衆真誠,政府應做表率。孔子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政府工作人員道德水準高了,廣大民衆就一定會跟上來。

  當然,道德規範是慢性藥,道德這東西,破壞容易建設難,過去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也是這個意思。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準是個持久的戰略問題,但現在就應該關注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