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的崛起與國際秩序的變革

http://www.CRNTT.com   2011-09-08 10:10:53  


 
中國先求改進不合理因素

  因此,在美國對國際秩序仍具備掌控能力,而中國目前又並未具備推動現存國際秩序轉型的情況下,中國唯一的選擇就是置身現存的國際秩序,並通過現有的國際規則、機制來促進自身的發展,擴大自身的影響力。

  然而現存的、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並不能完全滿足中國的發展,因此,中國在融入現存國際體系的過程中必然會對其中的不合理因素進行鬥爭,但西方是否會接受中國的這種利益訴求呢?答案事實上既非接受也並非拒絕,而是有限度的接受。

  比如說中國一直呼籲增加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投票權,即表明中國對現存國際經濟秩序偏向西方的不滿。而西方也並未一概回絕,而是在雙方妥協的基礎上適當增加發展中國家的投票權,同時又並沒有大幅損害自身的主導地位。這即是說明,在中國融入國際體系的過程中,務實的現實利益考慮成為了雙方博弈的指導原則。

  事實上,中國融入國際體系並非單向、而是雙向行程。隨著中國融入現存國際體系的程度不斷加深,其自身也會受到不斷改變的國際體系的影響,從而改變自身的某些行為與理念。一些西方觀察家據此認為,中國在這一過程中將被影響,甚至被同化,如此一來,國際自由主義秩序將持續下去。

中國正加快構建自身價值觀

  這種說法缺乏有力的證據。首先,中國是否認同目前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仍存在疑問。其次,中國自身民族文化的塑造是否會促成中國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價值觀仍有待考察。但從金融危機後中國自信心的顯著增強以及中國國內民族主義的興起來看,中國構建自身價值觀的步伐正在加快,雖然目前還不成熟。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當中國在現有國際秩序中的影響力已經達到不可提升的高度時,中國是否會利用這種強大的影響力來修正、甚至改變現存的國際秩序呢?這將取決於中國的利弊衡量。 

  考慮到彼時國際秩序很有可能出現的多極化格局,中國試圖修正、乃至改變現存國家秩序的代價將極為昂貴,因此,這種可能性仍微乎其微。而最有可能出現的國際秩序仍將是各方利益最大化、分歧最小化的合集。 

  作者任職於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