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日月樓里的豐子愷後代

http://www.CRNTT.com   2011-11-26 10:30:05  


 
父親的人格影響我一生

  記者:看過關於豐子愷贈畫的報道,感慨現在的畫家不可能像他那樣做了。

  豐一吟:當時我家的信箱中經常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信件。不少熱心讀者給父親寫信,希望父親能夠贈畫給他們。一般收到這樣的信件,父親都會在一個星期內畫好,回寄給人家。解放後父親就不賣畫了,沒有人買過他的畫,只是在報紙上偶爾有發表。

  記者:從作品中可以看出豐子愷為人謙和,他在生活中也是這樣的吧?

  豐一吟:他對待所有的人都很好的。1961年家里買了台電視機,父親把它放在樓下客廳,從那以後我家客廳就像電影院一樣,鄰居紛紛過來看電視。父親自己從來不要保姆伺候。叠被鋪床,收拾房間,都是親自動手。有一位保姆在我家做了17年,父親知道她有高血壓病時,馬上叫她每天午睡,還包下了她的一切醫藥費。父親說:“人家拋棄了自己的家庭來為我們服務,我們要把她當自己人!”你在日月樓里不知道看沒看到展示的一些宣紙片,長約二寸,寬約三四寸,這種紙我們家叫“外公紙”。父親寫字寫壞了的紙,不要了,就裁成很小放在桌子上,桌上有水跡、墨跡就用它擦一下。父親身上也會放一點,他常常帶外孫們去吃飯,孩子們吃得嘴上臟了,他就把紙拿出來擦一下,孩子們習慣了,有時還沒來得及把紙拿出來,就有人喊著:“外公,紙!”所以就有了“外公紙”這個名字。我現在畫畫寫字後,也把廢棄的紙留下來用。

  記者:豐子愷給您帶來的最大影響在哪方面?

  豐一吟:父親的許多品質,原來在一起時我並沒有感覺,以為本該如此,許多年以後才通過比較對他有了更深的認識。我從父親身上獲得的最大收獲就是那股認真勁兒——凡事都要鑽研到底,一絲不苟,有一點缺陷和不足心里就會不踏實。

  記者:看來李叔同對豐子愷的影響,也由豐子愷轉而影響到您了。

  豐一吟:這是過獎了。李叔同是父親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導師,他不僅教音樂、繪畫,還教做人。在李叔同那裡父親學會了寫生畫法,打定主意專心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更重要的是,他還學到了可貴的精神:李叔同是個非常認真的人,父親做事也一絲不苟;李叔同認為要做一個好文藝家,必先做一個好人,父親一生都認為“大藝術家必是大人格者”。連一些小習慣父親也要模仿李叔同,比方說寫信的時候一定先寫信封,邊寫邊說:弘一法師就是這樣子的。

  記者:豐子愷給您留下了很多作品嗎?

  豐一吟:其實父親1975年去世的時候,只留給我一幅字——“盛年不重來”。二哥看我一幅畫都沒有,就把父親給他的畫送了一幅給我,畫的題目是《一葉落而知秋》,畫里兩個小孩看著天上的落葉,邊上一個婦人搖著折扇。

  記者:您今年已經82歲了,還要每天工作很久嗎?

  豐一吟:是的。從1975年父親去世後,我開始做父親的研究、整理工作,並重新拿起畫筆臨摹父親的繪畫。我沒有繼承父親畫畫的天分,“只會劃槳,不會掌舵”,缺乏父親的神來之筆。當年浙江文藝出版社來信,要我和大姐一起編輯豐子愷文集,因為在那之前所有的出版社沒有一本豐子愷的文集,只出過畫册。為了編文集,我跟大姐兩個人一起到圖書館找資料,找得很辛苦。單位批評我,說你是在外國文學研究室,不搞翻譯研究也就罷了,但有關豐子愷的論文總要寫出來吧?我覺得很為難,我說現在是拓荒,把父親的文集先出版,再去搞研究。我現在最大的精力在研究豐子愷,我有兩萬多張卡片和6本剪報集,都是有關父親的資料。

  作者:何玉新 來源: 文化中國-中國網 2011-11-18 13:43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