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北京胡適的五處故居

http://www.CRNTT.com   2011-12-14 14:50:21  


胡適先生
  中評社北京12月14日訊/今年12月17日,恰逢胡適誕辰120周年紀念日。胡適生於1891年,1962年逝世。他作為北京大學校長、教授、“五四”新文化運動領導人之一,在北京居住的時間最長,將近20年之久,堪稱半個北京人。“胡適”一名,也是在北京啟用。

  胡適於1917年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後回國,來到北京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參加由陳獨秀主辦的《新青年》雜誌的編輯工作。年初,該雜誌發表了他的文章《文學改良芻議》,發新文化運動之先聲,被陳獨秀譽為“今日中國之雷音”。

  他在北京胡同居住的歲月裡,開創了許多中國現代文化史上的第一:第一個提倡“言之有物”的白話文寫作、第一個出版白話文詩集(《嘗試集》1920年出版)、第一個發表文學革命的宣言――《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第一個掀起研究國學的熱潮――“整理國故”、第一個主張“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言必有證”的治學方法……

  十分有趣的是,他在京的故居都集中在中軸線兩側,並且都處在內城中心區域,是古都中軸歷史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古跡”。他先是居住在南池子大街緞庫胡同,後來移居鐘鼓胡同、陟山門街、米糧庫胡同和東廠胡同,總共留下五處故居。或許,他是故居在古都最多的近現代文化史上的文化名人之一吧。

  1

  緞庫胡同8號:

  “我笑你繞太陽的地球”

  一場清新的冬雪為古都胡同洗塵,更為清新的文字能為歷史除垢。

  從東長安街北側的街口,沿著南池子大街北行,不到百米就是街東側的北灣子胡同,再往前行,不遠,即到美麗、整潔、寧靜的緞庫胡同。

  緞庫胡同成名於清代乾隆時期,乃朝廷戶部所屬緞匹庫舊址。它的北面是燈籠庫胡同,庫庫相連,緞麗燈明。一折一折又一折的緞庫胡同的格局,頗似魯迅故居所處的八道灣胡同――一拐一拐又一拐。這條古色古香的“綢緞”淩空飛舞,行走者的腳步有點兒淩亂。

  生怕自己查閱的文字資料有誤,特意找到南池子社區居民委員會核實。

  工作人員朗聲回答:“沒錯。胡適故居是8號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