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蔣介石到台灣後對失去大陸如何檢討

http://www.CRNTT.com   2012-08-05 09:16:29  


 
  國民黨的宣傳確實不如共產黨成功,毛澤東有名言:“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要先造成輿論,總要先做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階級是這樣,反革命的階級也是這樣。”共產黨從來都是這樣做的。

  在(丙)“反共意志不能集中而手段不夠徹底”中,蔣介石說共產黨的唯一目的是為了準備暴力,為了最後決戰,而國民黨卻手段不徹底而招致失敗。他分四個方面論述。一、“我們是以有限戰爭對共黨的無限戰爭”。蔣說,因受國內外現實環境的牽制,民族精神和文化傳統的影響,不能調動政治、經濟、社會與軍事各種力量,結成統合戰力,只能作有限戰爭。所以“不能對付共匪無限制使用暴力的總體戰”,而注定失敗。二、蔣介石認為,他們自信太過。他寫道:“從今日回溯當時的情景,可以說是我們對於‘民族至上’的原則,自信太過,…因而對待他都是寬大為懷,而不用徹底的手段 ,於是又授予共黨以可乘之隙,而使他的一切政治陰謀,得以死灰複燃,竟為我整個中國大陸招致今日這樣空前的災禍。”三、“我們對共黨防範較嚴,而對其外圍組織及同路人過於輕忽”。蔣介石說,共產黨有很多外圍與群眾組織,從中吸收黨員、訓練幹部,而國民黨對共產黨的外圍組織不夠重視,沒有破壞共產黨潛伏和發展的基礎,以致“共黨及匪軍雖經多次被我擊滅乃至敗亡,而他仍能借屍還魂,貽害國家”。四、“我們的國民心理不夠健全,而精神動員未能貫徹到底”。蔣介石認為,中國百年來受不平等條約束縛,以致國民喪失了民族的自尊和自信,所以國民革命救亡圖存,就是要重建民族心理,抗戰前的新生活運動,就是心理建設的努力,激發了抗戰中的民族精神。而抗戰後,不平等條約廢除,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尚在萌芽中,由於受國內共產黨宣傳民族失敗主義和國際共產黨對“我國家的信譽加以誣”,“而我們心理建設的一切努力,都為其所抵消,而歸於失敗”。“而我政府剿共戡亂的政策,也就在這樣無法全面動員來支援前線的情勢之下,招致失敗了。”

  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寫道:“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綉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共產黨及其軍隊都明白槍杆子裡面出政權,對國民黨是鬥爭到底,“宜將剩勇追窮寇”。

  在(丁)“外交陷於孤立與經濟陷於崩潰--通貨惡性膨脹”中,蔣介石說這裡的失誤有三個方面。一是對蘇俄的交涉總是陷於被動,而莫斯科對條約總是隨手簽訂,又隨手撕毀。二是與各友邦總是立場和意見分歧。蔣介石說,斯大林離間中美關係,試圖先影響美國輿論,再在戰場上擊敗國軍。他說美國共產黨和同路人,“抨擊我國民政府,尤其對我個人的誹謗,幾乎用盡了字典上所有惡劣的名詞”。國際上的挾制,使國民政府陷於孤立。三是通貨惡性膨脹,結果是經濟陷於崩潰。蔣介石說,抗戰勝利,本應軍隊複員,各安生業,國家建設,亟待進行,但共產黨挑起內戰,而打仗要浩大的軍費,因此造成戰後建設資金短缺。他說在國內是共產黨破壞經濟建設,國際上是莫斯科破壞中美經濟合作,使得美國多次將已商定的貸款無限期停止。蔣介石也承認戰後的三屆行政院都有經濟政策的失誤,這些因素的影響,使經濟形勢日益惡化,而無法遏止。國民黨大佬陳立夫在晚年的回憶錄《成敗之鑒》中,也認為經濟崩潰是國民黨失敗的重要原因,而他把抗戰後經濟失誤的原因歸罪於曾任行政院長的宋子文,認為宋子文滿口洋腔而不懂國情,他的經濟政策一無是處。

  檢討的第二大部分是“我們反共政策和戰略上的錯誤”。蔣介石認為,上述四點反共組織和技術上的缺點還可以設法補救,只要戰略和政策沒有錯誤,雖是以拙制巧,仍能爭取最後的勝利,而政策和戰略上的錯誤則是致命的。毛澤東也說:“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蔣介石說,一般認為,接受雅爾塔密約,接受美國對國共衝突的調停,剿共未成就實行憲政是國民黨的重大錯誤,而他不這樣認為,他總結的政策和戰略上的錯誤是:甲、對俄複交,乙、收編共軍,丙、對東北問題的處置,丁、對停戰協定的方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