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歷史話題:蔣介石對日“以德報怨”四項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12-11-11 08:57:58  


 
  “德政”二:蔣經國說,為防止蘇聯占領日本,中國中止了對日派遣軍

  日本戰後沒有像德國一般被瓜分占領,與蔣介石放棄派遣軍隊占領日本或許有關。其歷史根源,可追溯到1943年的開羅會議。會議期間,羅斯福曾向蔣氏探詢過中國派軍隊占領日本的意願,蔣氏以無力負擔婉拒。美國稍後遂制定了一個美英蘇中四國占領日本的計劃,但因日本放棄“本土決戰”選擇無條件投降而中止。美軍實際控制日本後,又制定了美軍主導、中國軍隊協防的新計劃。該計劃出於意識形態因素將蘇聯排斥在外,邀請中國則是為了消弭日本民眾當中仍普遍存在的“種族競爭”思想,避免給日本人造成一種白種人統治有色人種的印象。

  據美國外交檔案記載,中美雙方一度就派兵赴日問題達成協議。按照協議,國民政府將於1946年底組織派遣軍15000人赴日,駐軍三年,美國將提供運輸器材及2500萬美元的軍事物資支持。但這一計劃最終沒有實施。中止的原因,蔣經國後來有一段解釋:“當時,美軍曾經洽請我國派遣占領軍,我們如果照辦,當然不會有人反對,可是蘇聯也就會堅持主張其為交戰國,應有權利派兵進駐。這樣一來,則日本便會像東西德、南北朝鮮之形成分裂,陷於無法收拾的混亂局面,為此,我們乃建議由美國一國的軍隊占領日本。”蔣介石自己也說:“如果中國軍隊進駐日本的話,我判斷蘇聯一定以此為借口使紅軍進駐。”

  雖然在效果上,中國駐日派遣軍的退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制約了蘇聯,是個很可疑的問題,但蔣介石希望籍此遏制蘇聯的擴張,則是毋庸置疑的。抗戰末期,蔣經國曾與斯大林會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對蘇聯咄咄逼人的擴張欲望印象極深。據蔣經國回憶——斯大林問蔣經國:“你們對外蒙古為什麼堅持不讓他 ‘獨立’?”蔣經國答:“你應當諒解,我們中國七年抗戰,就是為了要把失地收複回來,今天日本還沒有趕走,東北、台灣還沒有收回,一切失地,都在敵人手中;反而把這樣大的一塊土地割讓出去,豈不失卻了抗戰的本意?我們的國民一定不會原諒我們,會說我們‘出賣了國土’;在這樣情形之下,國民一定會起來反對政府,那我們就無法支持抗戰;所以,我們不能同意外蒙古歸並給俄國。”斯大林回應道說:“你這段話很有道理,我不是不知道。不過,你要曉得,今天並不是我要你來幫忙,而是你要我來幫忙;倘使你本國有力量,自己可以打日本,我自然不會提出要求。今天,你沒有這個力量,還要講這些話,就等於廢話!”蔣經國反問:“你為什麼一定要堅持外蒙古 ‘獨立’?外蒙古地方雖大,但人口很少,交通不便,也沒有什麼出產。”斯大林說:“老實告訴你,我之所以要外蒙古,完全是站在軍事的戰略觀點要這塊地方的。……非要把外蒙古拿過來不可!”如此鋒芒,不能不讓蔣氏父子如芒在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