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千島湖水下古城開發之惑

http://www.CRNTT.com   2014-03-04 12:51:51  


 
開發方案悉數被否

  2002年,千島湖風景旅遊委曾委托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對獅城進行過長達11個月的水下探摸。即便以當時的技術條件,探摸出的古獅城之完整性也令人驚嘆。

  探摸報告顯示,千島湖水位在99米時,獅城在水下25-35米之間,水溫常年保持在10攝氏度左右,四周城墻大部分保持完好。城墻用條石和城磚砌成,表面平整、光滑;發現的3個城門相當完整,其中西城門半扇門仍可以開合;城內部分民房木梁、樓梯、磚墻依然立著,沒有腐爛,有的大宅院圍墻完好無損。房內家具照舊擺放著,雕梁畫棟,歷史文物的保存完好。

  不過受限於當時潛水拍攝條件的不足,外人無緣得見古城清晰面目。獅城再度冷清,甚至在2004年的文物申請中也落選。

  積極的因素則是,獅城因這次探摸而引發關注。由此,淳安縣旅遊局曾向淳安縣政府提交了一份《水下古城項目建議書》,提議建造旅遊潛艇,讓遊客近距離觀賞水下古城。

  《水下古城項目建議書》中明確提到:“乘旅遊潛艇水下觀光能滿足遊客獵奇心理,集神秘性、奇特性、參與性、開創性和可游性於一體。‘獅城尋古’水下游覽這一創新項目,在世界上也屬稀有。這一產品的開發符合人們新、奇、特的獵取心理。千島湖景區本身就是一個知名的勝地,如果把別具一格的水下古建築藝術和充滿夢幻般的水底潛艇觀光完美結合起來,它必將成為千島湖的一個拳頭旅遊產品,吸引更多遊客的到來。”

  2003年,杭州綠色世紀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下稱“綠色世紀”)買斷了千島湖的水下經營權。在其後的5年裡,該公司獨家擁有對水下古城的開發權。

  按照協議,湖底觀光項目,由綠色世紀、淳安縣政府及當地旅遊部門共同開發。隨後,綠色世紀開始投資建造民用觀光潛水艇。

  綠色世紀投資近4000萬元請武昌造船廠建造了國內首艘內湖(河)觀光潛水艇“天清”號,該潛艇在2004年建造完工。但杭州市港航管理局以國內沒有相關先例和管理細則為由,未批准其下水。

  千島湖旅遊集團投資發展部經理張宏根近年來一直在負責水底獅城開發的調研,曾參與了多種開發方案的論證工作。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上述潛艇方案的不可行在於:“第一,潛艇目前只有軍用,沒有民用,在政策上還沒有明確可行;第二,潛艇下水對古城可能有破壞;第三,潛艇下水,由於湖底水位較深,到深處水相對渾濁,遊客未必能看清楚湖底的古城風貌;第四,是安全因素的考慮。”

  基於這些原因,時至今日,天清號潛艇仍像一個工藝品,停靠在千島湖邊,供來往遊客駐足觀賞。

  除游艇水底觀光之外,浙江省民政廳原副廳長童禪福還曾提出過一個更為大膽的方案—人工降低千島湖水位以讓古城現身。童是原賀城移民,著有《新安江大移民—國家特別行動》一書。

  由於新安江水電站的發電功能已經基本廢棄,只在用電峰值的時候進行調節性發電。因此,童禪福認為,可以把現在千島湖的水位降低30米,這樣不僅可以讓水下古城重見天日,讓人們像欣賞馬丘比丘一樣領略古獅城的風采,而且水位下降後,將為淳安增加數萬畝土地以供開發利用,大大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這一方案此後亦被論證為不可行。“水下獅城由於常年浸泡水中,一旦失去水,由於技術難度很可能一夜之間傾倒消逝。更重要的是,水位下降30米後,整個千島湖的生態環境都會被破壞,淳安縣內的市政配套設施都要重建。這個方案顯然不可行。”張宏根說。

  還有人建議用類似圍墻的建築將古城整個圍起來,然後抽取中間的水,讓古城自然露出來。這個方案旋即被否決。“一來造價實在太大,二來一般的圍墻根本無法承受強大的水壓。這個想法有些天方夜譚。” 張宏根認為。

  除了前述諸方案外,另一方案則被認真考慮過。2002年底,中科院院長路甬祥在千島湖考察時了解到發現水下古城一事。次年7月,淳安縣相關領導赴北京與中科院專家會晤。在路甬祥的牽線下,中科院力學研究所與淳安縣提出了建造“阿基米德橋”的設想,雙方簽訂了合作意向書。

  與隧道不同,阿基米德橋借助浮力浮於水中。與一般的橋也不同,對於浮力大於重力的阿基米德橋,它和水底的連接方式與橋相反—用纜索或其他方式固定於水底和兩岸,以防浮出水面。按照這個設想,阿基米德橋建成後,遊客可以進入懸浮在水中的隧道參觀古城。

  淳安方面對此一直採取積極態度。2010年10月,首屆國際阿基米德橋學術研討會在千島湖召開,但此後該方案一直處於被擱置狀態。“主要是技術上的原因,阿基米德橋的建設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張宏根稱。

文保之憂

  國際考古界把包括沉船和建築物在內的水下遺跡稱為“時間膠囊”—建築物在水底往往能夠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猶如將一個時間點密封在容器中。

  上世紀50年代,人們的文保意識並不強,或許當時尚未意識到古城中很多建築及實物的珍貴。此後,經歷了“文革”的毀壞和近年的房地產開發拆遷,國內地面上如千島湖水下古城這般完整的古城形態已很難找到。

  在過去的數年間,包括北京、上海在內的多家潛水俱樂部曾摸索開發千島湖水下古城的潛水項目,並將之列為自己的商業賣點。當時,許多潛水發燒友蜂擁而來。考慮到潛水者對古城的破壞以及可能發生的文物損失,這些項目合作近年來悉數被叫停。

  “對於普通遊客而言,實地潛水參觀,根本潛不到那麼深;而且水底有很多淤泥,潛下去會攪渾淤泥,幾乎看不到什麼。”方陽說,“水下如同一個無氧儲藏室,木料在水下能在一二百年的時間內不會腐爛。在技術不夠成熟的條件之下,禁止潛水是一種最為穩妥的做法。”

  2011年初,浙江省政府公布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獅城水下古城”正式被收入其中。在此前後,張宏根曾專門去重慶涪陵白鶴梁水下博物館考察。白鶴梁位於重慶涪陵城北長江江心,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2002年,中國工程院院士葛修潤提出了“無壓容器”水下原址保護方案獲通過。2009年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對外開放,現已成為涪陵當地的一個熱門景點。

  “獅城的水底無疑跟白鶴梁有很大區別,體量更大,水環境完全不一樣,文物更容易受到破壞,借鑒性不大。” 張宏根表示。

  為了有效保護水下古城,淳安縣確立了千島湖水下古城保護區。這個保護區位於千島湖五獅島東南方向,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900米。航管和旅遊部門用浮筒定位,浮筒間系上浮標,在水面上標出保護區範圍,並設立警示牌禁止船只駛入,嚴禁行船、捕魚、采沙,以免對水下古城造成破壞。

  “我們的態度是很謹慎的,現階段,純粹的水底旅遊開發可能還不會有,會以水底古城的保護為主。”方陽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