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全民收藏富了誰

http://www.CRNTT.com   2011-09-05 14:39:55  


 
  拍賣市場刺激出“全民收藏”

  暴富神話造成文化劫難

  中國的收藏人口到底有多少?幾乎不可能有確鑿的數字。但從學者、協會、媒體和文化主管部門等各種渠道的估算來看,較保守的為數千萬,多的認為超過一億人。也就是說,十幾二十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人在搞收藏,遍及千家萬戶。規模之大,史無前例;在社會上的影響之廣,也是前所未聞。

  這波收藏的“全民運動”是怎樣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吳樹認為,是從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拍賣市場成立之後。許多苦於致富無門的人們,從日漸發達的傳媒上獲知了一個又一個一夜暴富的傳奇故事,在“誰富誰英雄,誰窮誰狗熊”的心態趨勢下,不斷地匯入收藏交易的大軍。以文物收藏為例,一開始很多人是到民間收現成的、傳世的東西,漸漸地這些東西收完了,盜墓之風隨之興起,於是“全民收藏”進入了惡性循環。到了2005年7月12日,在倫敦佳士得進行的“中國瓷器及藝術品”拍賣中,一款“鬼穀下山”元青花人物罐以1400萬英鎊的價格成交,折合人民幣2.3億多元,標誌著中國藝術品“億元時代”的到來,從此就更加一發不可收拾。加上以蘇富比、佳士得等為代表的西方拍賣公司進一步刺激,收藏群體也迅速跨入了“億人時代”。

  吳樹稱,近年這一波的收藏井噴,並非中國內部的文化需求驅動,而是“被外部風氣推動控制了”,絕大多數新加入的人的目的非常單純,“就是賺錢,就是暴利”。因此它不但沒有帶來中華文化的躍升,反而造成了一場文化劫難。其直接後果有二:一是勤勞致富被一夜暴富取代,“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被為了發財不顧一切取代。二是讓幾千年積累下來的文化遺產損失殆盡——根據國家文物局2005年的統計,中國被盜墓葬達20萬座,“十墓九空”在考古界中幾乎已是口頭禪,“盜墓古來就有,但遠遠沒有這麼多”,吳樹說,“現在的需求太大了,就算8000萬收藏者,一個人收藏6件東西不為過吧,那就是將近5億件東西,要挖多少墓才夠?”他認為,這不是“全民收藏”,而是“全民收藏運動”,“這場運動一無是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