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2.2億天價假“漢玉凳”藐視的是監管

http://www.CRNTT.com   2012-01-29 11:11:30  


 
  相關回應

  拍賣公司:打眼也是一種樂趣

  這套“古玉家具”到底是珍品還是贋品?記者採訪到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建軍。

  黃建軍表示,他已經知道網民的非議,“每個人都有權發表自己的意見,我們只能保持沉默。沒有必要跟他們爭,因為爭來爭去也沒有說理的地方。”

  他接著說:“拍賣公司只是中介機構,不保證拍賣品百分之百是真的。其實古玩收藏,打眼也是一種樂趣。”

  延伸採訪

  拍賣公司有售假“前科”

  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中嘉拍賣公司有拍賣“假古董”的“前科”。

  2008年12月25日,劉先生以25餘元的價格從中嘉公司拍得7件瓷器和1件玉器。

  拍品附有三份鑒定書,其中載明:“明嘉靖紅綠彩人物梅瓶”和“明宣德青花鳳紋竹節壺”為明代器物,“清光緒粉彩十八羅漢缸”為清代晚期器物。

  後劉先生通過鑒定發現拍品全部為現代或當代仿品。

  劉先生起訴索賠。中嘉公司的說辭是:該公司是國家一級拍賣公司,不會為了二十幾萬元欺詐誰;拍品是劉先生依據鑒定專家的鑒定證書購買的;拍品已經拍出去9個月了,不能證明劉先生要求退回的貨物就是當初賣出去的。

  最終法院判決合同撤銷,劉先生退還拍品,中嘉公司退還貨款並賠償鑒定費損失24000元。

  敗訴後,中嘉公司就是不肯退錢。2010年11月4日,執行法官趕到當天由中嘉公司舉辦的一場藝術品拍賣會的現場,向中嘉公司的領導發出最後通牒,對方這才給了錢。

  拍賣“奇聞”牽連故宮老專家

  據中嘉公司副總黃建軍說,中嘉拍賣公司有四位老專家做顧問,包括故宮博物院的專家。

  其中一位專家叫周南泉,現年76歲。他是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中國寶玉石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收藏家協會顧問、中央電視台《藝術品投資》欄目玉器類首席專家。

  “周老師給它下過結論,說是漢代的。周老與同行之間也有分歧。但我們認為,周南泉對玉器的認識,遠比外面的偽專家厲害。他們說的話,權威嗎?”黃建軍說。

  春節期間,記者聯繫到周南泉的兒子。對方表示,老人已回廣東老家過年,自己會向父親代為詢問“漢代玉凳”的事。但截至發稿時,對方仍未回應。

  而中嘉公司旗下的故宮老專家,看走眼是有先例的。在前述的劉先生索賠案中,鑒定證書上就簽著“孫學海”和“李輝柄”的名字。

  李輝柄,現年79歲,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孫學海,現年86歲,為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據媒體報道也為故宮老專家之一。

  劉先生稱,當時自己正是看到了有他們簽字的鑒定報告,才決定購買這些拍品,不料上當受騙。

  業內說法

  買主並非“人傻錢多”

  或有洗錢及騙貸嫌疑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指出,明顯作假的拍品仍拍出2.2億元的天價,買家並非“人傻錢多”,而是有通過自買自賣“洗錢”及準備騙貸的嫌疑。在業內,是有這樣的“潛規則”的。

  媒體報道過的“金縷玉衣”案就是先例。商人謝根榮自己用玉片穿成“玉衣”,之後請專家作價24個億,其目的有二

  首先是自買自賣,明面上是花巨資買了古董,暗中將所謂的“購買款”轉移他處;其次是為騙貸做準備,有24億元估價的天價古董作抵押,會更容易獲得銀行信任,貸款會因此容易很多。

  “這一過程不是莊家單方面就能操作的,必須和拍賣行配合,因為拍品首先得通過拍賣行的鑒賞和評估,給出一個非常高的估價,然後再拍出一個很高的價格。”該人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