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全民收藏富了誰

http://www.CRNTT.com   2011-09-05 14:39:55  


蘇富比拍賣中拍出億元天價的民國粉彩瓶被稱為“世紀大笑話”,媒體稱它只能“用於裝飾酒店大堂”。
“鬼穀下山”被視為推動此波收藏熱的標志性事件。
去年11月在倫敦一家小拍賣行中拍出5.5億元人民幣天價的清乾隆粉彩鏤空瓷瓶買家遲遲未付款。媒體曾經一度以“愛國心”來解讀這一驚人之舉,如今看來其不過是為了給類似作品立“拍賣參考”而打出的幌子。
吳樹對中國的全民收藏充滿憂思。
  中評社北京9月5日訊/有藏家稱,近來每次大拍,都看到場里坐滿了“新面孔”。這些來路不明的新進者“不惜錢”,往往叫出令人瞠目的價格。名義上的“全民收藏”是否真的是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之後,對精神層面的“大躍進”?中國真的已經發達到人人可以玩收藏的地步了嗎?廣州日報日前登載文章“全民收藏富了誰”: 

  拍賣行、金融資本才是最大獲利者 

  一位相熟的藏家最近對記者表示,他打算歇歇手做實業去了,因為“基本已經買不動了”。這道出了當下收藏市場的奇怪局面:這邊廂,浩浩蕩蕩的新人如過江之鯽般加入隊伍;那邊廂,一些資深的玩家卻選擇了靜觀。一方面,藝術品在市場上不斷創出一個又一個的天價,激活了無數人如數年前股市一般的創富欲望;另一方面,層出不窮的假拍、拍假,以及哄抬價格,人造泡沫,卻讓市場雷區處處。文化繁榮的願景人人期待,盛世收藏的口號聽來美好,但未經準備,不加歷練,帶來的可能是一夜暴窮。社會的精神能量如果能被引導到正確的渠道上,將是文明之福,但如果它進入了單純逐利的軌道,也會是文明之禍。那麼,個人、機構、媒體、政府,在一波堪稱狂潮的“收藏致富”神話中應當如何自處?

  從2010年4月底開始,《誰在收藏中國》和《誰在拍賣中國》的作者吳樹,開始了為期約一年的暗訪。一方面是為自己這一系列的第三本書搜集一手資料,另一方面,他希望將藏在當下“收藏熱”背後的種種亂象揭示出來,盡可能讓人們回歸到傳統意義上以重視文化內涵,看重賞玩情趣和個人興味的收藏道路上去。在他看來,當下一切“向錢看”的這波收藏大潮,已經退變成為一場不計後果,以文化遺產生態的浩劫為代價的全民賭博。

  有藏家稱,近來每次大拍,都看到場里坐滿了“新面孔”。這些來路不明的新進者“不惜錢”,往往叫出令人瞠目的價格。名義上的“全民收藏”是否真的是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之後,對精神層面的“大躍進”?中國真的已經發達到人人可以玩收藏的地步了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