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天價漢代玉椅背後的產業鏈

http://www.CRNTT.com   2012-02-27 12:34:17  


 
古玩街裡的行業秘密

冤大頭是不懂玉器的富人

  “漢代玉凳事實上就是一個玩笑,現在不少權威專家都在質疑這個事情。一件邳州作坊中出來的仿古玉凳,為什麼一轉眼就成了漢代的並流入拍賣市場拍出天價?”李明說,這其中的玄機就是利益驅動。“當然了,事情能演變到現在這個情況,跑老件的人,鑒定專家、拍賣公司實際上都在推波助瀾。”

  李明說,從業之初,他就是跑老件起家的。所謂“跑老件”,就是在銷售仿古玉器時,竭力讓買家相信這是古玉器,以此獲取暴利。李明向記者解釋說,由於這一行暗流湧動,幾年前他就已經洗手不幹了。“邳州這邊做的東西基本上是漢代的,原因是邳州漢墓多,出土的文物也多。很多從業人員在漢墓挖掘的時候或者在博物館的展品中都看到過很多此類物件。早在多年前,僅僅根據照片,技藝精良的玉雕藝人就做出過高仿的金縷玉衣。”

  目前在邳州,跑老件的人就有上千人,他們活躍在全國各地的古玩市場。以北京潘家園古玩市場為例,那裡擺地攤的大部分都是邳州人。他們在邳州當地收到做工精良的玉器後,經過做舊處理,拿到古玩市場,價格就會翻好幾個跟頭。不懂的人會以為是老件,就會出高價。當然,冤大頭都是那些不懂玉器的富人。“因為風險大,弄不好涉嫌詐騙,所以利潤必須高,只要成功一炮,就開和了。”

  “為規避風險,跑老件的人一般不會說東西是文物,而讓賣家自己看。但是在此過程中,會給賣家很多暗示,比如說是祖上傳下來的,或者是從邳州等地收來的等。”李明告訴記者,幾年前自己跑老件的時候,一度邳州去北京的火車上,很多邳州人都成群結隊出行,場面非常壯觀。

邳州玉器行業

有5萬多從業人員

  根據邳州官方的統計,目前當地玉器行業從業人員超過5萬人。邳州市寶玉石行業協會會長汪如棉介紹,邳州玉雕產業分布在城區的5個片區,分別是向陽村、張莊、寶石玉器城、李口村、三聯村,多是小作坊,從事這一行業的基本上都是年輕人。“普通技工的月薪都要5000多元,很有誘惑力。”

  汪如棉告訴記者,邳州的高仿玉器出現在1995年前後,基本上都是根據真品的照片進行仿造,原料有卡瓦石、青海白料和黃料。後來逐漸出現有人“跑老件”了,通過把仿製品當成真品出售,以獲取暴利。據汪如棉介紹,目前邳州玉雕產業的年產值大概有二三十個億,已成當地一個重要的產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