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周八駿:香港政治基本矛盾惡化

http://www.CRNTT.com   2012-09-17 09:04:29  


 
  香港政治如此演變,是在所有認真嚴肅地觀察香港政情的人們的意料之中。第五屆立法會競舉日前夕,聲勢浩大的反對國民教育絕食、占領特區政府總部和集會抗議達至頂點,在特區政府作出重要讓步後驟然告一段落,個中底蘊將由未來相關回憶錄和檔案解密來揭盅。然而,明眼人都知道,反對國民教育是香港政治基本矛盾的一個表現,告一段落之後,還將掀起高潮。接下來,在新一屆立法會議事堂裡,反對派議員將發起對國民教育的又一輪進攻;同時,在香港大中小學和社區,乃至全港知名的幾條街頭,作為反對派政治團體的社會基礎和支持力量的一部分香港居民,將親自並推動莘莘學子不斷地攻擊國民教育。

  名義上,他們的攻擊目標是“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所要求的是“撤科”;實際上,他們是反對國民教育;“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不過是開展國民教育的一種方式,就連這樣的方式都不被容忍,反對派及其忠實支持者的真實用心可謂司馬昭之心。

  反對派脫掉“溫和”

  一方面,是鮮明地反對國民教育,另一方面,是公然打出“擋住香港赤化”的旗號,哪裡還談得上“一國兩制”,完全是追求“香港獨立”。

  即使在“九七”前,中英聯合聲明發表後,香港社會輿論在港英當局控制下沒有赤裸裸地反對中國共產黨;“六四事件”後曾一度響起反共聲音,但很快複歸平靜。香港回歸以來,直至今年,約十五年間,反對派刻意回避直接攻擊國家執政黨。在民主黨採取“溫和”態度之前,公民黨前身曾表現得更加“溫和”。

  “一國兩制”與時俱進,由經濟講“一國”政治仍強調“兩制”差異,向承認和接受“一國”是“兩制”的前提和基礎轉變,必定加劇香港政治基本矛盾,反對派出於策略考慮而一度塗抹的“溫和”油彩終將脫落。但是,能不能在合乎現代文明的框架內展開政治鬥爭,則是對反對派政治團體、政治人物的政治品格和水平的考驗。

  公民黨稱香港正承受“赤化”的威脅。不知該政治團體領袖作為飽學之士是否明白“赤化”是屬於六十多年前中國政治舊辭匯。當年,國民黨政權攻擊中國共產黨的政治主張和行為便是用“赤化”。這一個名詞大抵有兩層涵義,一是指中國共產黨搞革命,二是指中國共產黨搞革命的宗旨是“共產共妻”。

  一個甲子過去了,今天在公民黨領袖心目中香港所面臨的“赤化”難道與當年國民黨使用這一名詞的涵義相同?否則,便應當重新明確界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