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智庫:《中國評論》第261期精彩觀點搶先看

http://www.CRNTT.com   2019-09-01 00:06:21  


 
  《“一帶一路”與東南亞——“東亞國家與地區看‘一帶一路’系列之一”》一文的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略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薛力指出,“一帶一路”從提出到現在已經6 年。整體而言,現在的情形可以用“成效顯著、挑戰凸顯”來概括。一方面,成果與影響超出預期,在影響內政的同時,已經成為共和國對世界影響最大的外交決策之一,而且這種影響還在提升與擴大。另一方面,也出現了不少挑戰與困難,其中有些是事先沒有預計到的(如所謂的“債務陷阱”問題)。習近平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主旨講話中明確提出“一帶一路”是“世紀工程”,這意味著“一
帶一路”建設將繼續推進下去。而如何高品質、可持續地建設“一帶一路”、畫好“工筆畫”,則是下一階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所在。這需要集思廣益,既需要來自中國的聲音,也需要來自其他國家特別是支持與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的觀點。為此,我們從去年開始,精選一些國家,對其熟悉中國與“一帶一路”的精英人物進行一對一的學術訪談。這些人或者是研究中國問題的代表性學者,或者是高級外交官,或者是政府部門處理對華關係的官員,或者是代表性媒體從業人員,或者是代表性企業家。其觀點在東道國中具有相當的代表性。

  在《“學術移工”在兩岸社會融合發展中的“解碼”作用》一文中,作者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副教授(台籍教師)、炎黃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助理兼助理教授、(台灣)中華兩岸事務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連雲港市台灣研究會學術顧問練蔔鳴指出,台籍教師具有較長在陸時間,與學生、老師們朝夕相處,與當地人接觸也較多,又熟悉兩岸社會環境。這些為數已上千的台籍教師站在第一線教書,作為兩岸關係中特殊的一元,理應為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盡一份力,如實解讀、理解大陸各種對台政策,積極去發揮台師群體所具備的“解碼”功能。如果有大量“台灣教師”在大陸因教學而長住,對於陸方正確理解台灣人的各種看法,當然有幫助;也可以回頭讓台灣對大陸有更正確的理解,這將會是兩岸交流趨向全面且客觀的另一里程碑。

  本期“智庫思考”欄目刊發了上海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周天柱的《關於“一國兩制”的兩岸爭議》一文。該文指出,兩岸學術界都認為,在“一國兩制”的概念中,最為重要的核心問題是“一國”的具體政治內涵。中國大陸基於“實事求是”的精神,重視的是兩岸統一的實質內容,而非表象的名稱問題,“一個中國”的“中國”究竟該如何定義,可以由兩岸共同討論決定,並非是鐵板一塊。鄧小平的國家統一的戰略思想考慮、謀劃得更多更遠,1981 年8 月26 日,他對一位海外知名人士說,如和平解決不可能,不排除以武力形式解決台灣問題。即使武力方式解決,台灣的現狀可以不變。按照鄧小平所設想的“一國兩制”,武統後台灣若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所遇到的阻力與障礙會相對較少。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生產力的發展。歷經一段時間的過渡,當社會主義的競爭力超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的各種優越性勝過資本主義,島內民眾自然而然會從向往以致躍升到自我重新認定與選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