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ISIS還是俄羅斯?美俄對峙的拐點來臨

http://www.CRNTT.com   2014-08-19 10:30:47  


 
美國須權衡利弊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借助油氣資源進入國際經濟大循環之中,最終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成為世界市場的一部分。而歐美嚴厲的經濟制裁事實上切斷了俄羅斯與歐美主導的世界市場的聯繫。如果制裁不斷升級,俄羅斯的經濟軟肋將暴露無疑,若美俄歐三方真要打一場油氣禁運的大戰,歐俄將兩敗俱傷。普京當然知道經濟制裁的殺傷力,近期多次強調俄羅斯要實現關鍵產業的進口替代,但是要與歐美“脫鈎”談何容易呢?

  歐美俄三方的制裁大戰已經“脫軌”了,而核心議題是烏克蘭的內戰如何收場。最近普京與哈薩克斯坦和白俄羅斯領導人進行電話會議商討烏克蘭的局勢。其實,普京一直希望歐美回到“正題”,MH17被擊落之後,普京第一時間指出根源在烏克蘭內戰,除了想撇清責任之外,還是希望歐美把注意力從制裁俄羅斯轉移到烏克蘭內戰上。歐美不斷升級制裁力度的潛台詞,就是烏克蘭的亂局是由普京造成的,而且普京有能力結束這場混亂,因此焦點就從烏克蘭轉移到了普京身上。

  其實,這是對烏克蘭局勢的誤解,也高估了普京的影響力。烏克蘭內戰的根子是二十多年來轉型的失敗,歐美俄三方應該合作穩定烏克蘭局勢,各方都須要做出妥協。將制裁俄羅斯作為解決烏克蘭內戰的主要辦法,何嘗不是一種思想的懶惰呢?普京在杜馬會議上表示,俄羅斯將盡一切可能來停止烏克蘭東部的衝突。這應該是普京向歐美拋出的緩和信號,若歐美繼續迷信於普京的魅力,認定普京可以搞定烏克蘭,繼續向俄羅斯施壓,那歐美俄的制裁還將繼續升級。

  敘利亞、伊拉克和烏克蘭同時陷入內戰,作為世界秩序的維護者,美國須要權衡利弊,分清主次,奧巴馬有沒有能力同時擺平這些麻煩呢?答案是否定的,敘利亞內戰持續數年,奧巴馬借著普京提供的“化武換和平”的台階才免於干涉。而這次跨伊拉克和敘利亞兩國的極端主義組織伊斯蘭國組織(ISIS)已經成為美國必須面對的重大威脅,奧巴馬之所以半推半就地命令美軍重返伊拉克,事實上已經做出了決斷。奧巴馬已經在“領導”著一場新的反恐戰爭,只是他還沒有做好準備而已,法國、英國已經在討論如何向伊拉克庫爾德人提供援助了。

  ISIS的崛起是敘利亞、伊拉克混亂帶來的後果,是美國“新孤立主義”造成的權力真空的惡果。美軍從伊拉克“裸撤”之後,以及最近幾年的戰略再平衡試圖從中東撤出,使ISIS在中東的腹心地區膨脹為伊斯蘭極端主義的代表,連基地(卡伊達)組織都視之為恐怖主義。ISIS已經讓中東地區亂成了一鍋粥,既有的敵我陣營已經模糊了,打擊ISIS不僅須要協調與伊拉克、敘利亞等“當事國”的關係,而且還須要處理與伊朗、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中東大國的關係。再進一步,ISIS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威脅,在安理會美國須要得到俄羅斯、中國的支持,嚴厲制裁俄羅斯的措施是否應該修正呢?

  ISIS還是俄羅斯?如果將二者視為同樣的威脅,那奧巴馬能一只手與普京掰腕子,另一只手蓋住ISIS在中東地區噴出的火苗嗎?如果不能,那就考慮和普京握手言和吧。領導世界並不意味著與普京頂牛,而是與大國攜手遏制威脅。

  作者孫興傑是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學者

  原標題:美俄對峙的拐點來臨

   2014-08-19 07:50:35 來源:和訊網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