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楊開煌:兩岸啟動政治接觸設想

http://www.CRNTT.com   2011-10-14 00:07:37  


 
  那麼我們就發現:假如台灣方面可以調整兩岸政策,對於大陸來台人民以“同胞待遇”,又如台灣在義務教育的歷史課綱上,調整安排,重新教育台灣的青少年,使他們理性而坦然地接受,一個人應該擁有多重的民族身份認同,反而可以建康地,開放地認識中國大陸,接受自身的中國身份,則兩岸人民就有可以培育出新的情感和新的認同。以台灣的政治生態而言,社會的改變就很容易反映為政治的改變,否則只要求政治的改變所建立的“政治互信”,不但是緣木求魚,而且必然隨之政黨的轉移而動搖;所以對台灣而言,建立兩岸的“政治互信”,最主要的工作是擴大台灣人民的身份認同,也就是建立兩岸“政治互信”的理性基礎。

  同時對大陸而言,建立兩岸“政治互信”的努力,應該可以放在開啟有意義的“政治改革”,取得建設性的成果之上,如此則兩岸關係的發展有可能出現“質”的變化。兩岸關係發展至今,大陸令台灣人民在兩岸關係發展上,最深的疑慮應該是對中共政治體制的不信任,本文在此所討論不是大陸政治民主不民主的問;從人民的角度看,大陸人民在台灣只要不犯法,完全不必擔心自己的自由和安全;反之,台灣民眾在大陸就必需相對謹慎,因為大陸的法律包含了若干政治陷井,大陸政策比法律管用,大陸的黨、政府與公檢法的行政裁量權太大,都會增加台胞的不安全感;大陸人民在台灣所能得的資訊,比台灣民眾在大陸所能得的資訊,其自由度也不能相比;本文並無意比較兩岸政治體制的優劣,但是兩岸在政治制度、政治價值的巨大落差下,而又必須交流的情況下,社會集體的互信是很難建立的。如果增加兩岸社會集體的互信自然有助於政治互信的建立,大陸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常修澤在國務院內部的報告:指出“台灣實施的是多黨政治,及以民營為主的私有市場經濟;大陸則是多黨派但一黨專政的政治,以及多種形式但以公有為主的經濟。這是中華民族的兩個“試驗田”,正在進行一場PK賽。”(常修澤:大陸不改革台灣就不想統一,2010-10-05,旺報,特派員何明國,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0,5245,50505051x112010100500525,00.html)如今大陸的“政治改革”,雖然在經濟改革的過程中,也展現了同步的改革的進展,然而在新近出台的十二五規劃建議中也說“推進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推進政企分開,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2010年10月18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0/27/c_12708501.htm,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回顧中共的近十數年的重要文件,相關的要求也不斷被提出,然而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勢頭,加速政治改革的內在需求,“政改”的呼聲也同步提高,溫總理在2010年6月-9月以來,都在公開的場合,多次密集的倡議“政治體制改革”,(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0,5245,50505051x132010100501062,00.html,99/10/05,溫家寶6談政改求歷史留名?)雖然在中共內部也引發若干批判之聲,(徐振華,談深圳政治改革稱要問清“由誰統治”,2010年09月04日,http://www.wyzxsx.com/Article/view/201010/188330.html,光明日報;法俠也,警惕把最後一個堅持也改掉,2010-10-13;崔士忠,2010-10-13,只有毛主席,才能讓我們活的有尊嚴,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2/201010/188606.html)但是,胡錦濤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仍然強調“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要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要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胡錦濤,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2010/09/06,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9/06/c_12523818.htm)“十七屆五中”通過的“十二規劃”建議,在“政改”部份講的不多,而且限縮在行政改革的範圍之中;但是如果從北京的角度來看,無論如何,在“十二規劃”期間,“行政改革”的工作仍須有序地推動。(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之“41”,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0/27/c_12708501.htm,2010年10月18日)換言之,中共中央持續政治體制改革的努力是不會中止的。不過,客觀而論,中共的政改迄今並未取得建設性的成就,所謂“建設性的成就”絕不是要仿製別人包括台灣的政治體制,而是立足大陸自身的需要,建立“穩定而有序”的政治體制,以進一步強化現行政體的合法性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