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楊開煌:兩岸啟動政治接觸設想

http://www.CRNTT.com   2011-10-14 00:07:37  


 
  或許北京當局可以思考將中國大陸自身的政治體制改革,和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加以聯繫;從兩岸建立“政治互信”的角度來看待自身的政治改革,如果北京當局能夠在“政治體制改革”上,也以共同家園,共同發展的心態,加以對待,則建立“政治互信”必然容易得多。所謂“共同家園的心態”,是指開放兩岸人民與精英在“中國的獨特性”“中國特色”以及“中國現況”的基礎上,能提出兩岸政治發展的共同的方向和目標,則兩岸之間,自然就有了共同的政治利益,能建立兩岸共同的政治利益,則兩岸“政治互信”就有了牢固的基礎,一旦有了“政治互信”,台灣人民在理解北京的對台心態,解釋北京對台政策上,自然就有了新的認知框架,新的看待大陸事務的角度和方法。大陸學者常修澤看到了其中的關聯性,他說“大陸不改革,台灣不會想要和你統一。”“為了統一,大陸必須進行改革。”(同前常修澤註)換言之,北京開放的“政改”的探討是一舉兩得的事,從此一意義上看,台灣近卅年的政治發展,對大陸而言,縱使不具全面參考的意義,也具有相當多負面的參照價值,在大陸政改的過程中,兩岸的精英就有深度交流的必要性。而兩岸的精英在政改方面的交流,其實也就是兩岸建立“政治互信”的最佳捷徑。

  結論

  本文對兩岸關係的思考是建立在顛覆三個傳統思惟的基礎上,重新尋找出路:首先是在兩岸關係本質,定位在“政治內戰”的角度,以便理性地確立當今的兩岸共識--“一個中國”、“九二共識”的論述;之後立足於“政治內戰”的立論基礎上,顛覆當前的鄧小平式“以一包二”的兩岸平等模式的思維,本文認為“一國一府,互為特區”的平等觀,具有更大的可行性,在此一安排下,兩岸當局的政治關係是“府與區關係”所以不會存在被矮化的問題。其三本文提出兩岸各自以內部的法律規範的作為,化解兩岸未能開啟政治談判的困境。附帶也本文建議以各自內政上的可行作為,取代傳統上,總是要求對方進行政治調整,來建立“政治互信”的途徑。

  在兩岸學者的文章中,我們常常可以讀到作者對當前的現狀,作出後冷戰時代的判斷,然而比較少發現學者真正以新思維,來面對、分析國際格局和兩岸格局的變化,而提出創新的建議,本文企圖以繼承傳統的方式,提出有關兩岸關係方面新思考的嚐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