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G20:從宣示團結到真團結有多遠

http://www.CRNTT.com   2011-11-04 09:12:47  


 
  包括此次戛納峰會的東道主,G20體系最熱心、最躊躇滿志的推動者之一———法國總統薩科齊在內,許多對G20寄以厚望者,都希望這一會聚工業化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平台,能在構建金融監管和新國際貨幣體系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通過各方的團結和作為,讓這個更具代表性和時代氣息的集團,成為日漸過時的G8的替代品。然而從目前情況看,團結和宣示團結間的差距實在太大,這個最初設立的話題實際上已難以討論下去,因為與會國目標南轅北轍:意大利、法國、英國和美國頭疼如何降低赤字,而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德國考慮的卻是如何減稅以刺激經濟;俄羅斯苦於外資匱乏,希望借此呼籲開放外資流動,而被過剩外國游資搞到焦頭爛額的巴西,則希望借外匯管制把過剩外資拒之門外;加拿大在討論是否加息,而利率高居重要經濟體之冠的巴西,則已迫不及待地開始降息……至於各國一邊高喊“討論匯率操控問題”,一邊毫不掩飾地動用自家央行儲備保護本幣匯率,則更是十分滑稽。即便最明顯不過的事實,即話語權和世界經濟重心的轉移,在G20平台上也遠達不成共識:美國仍要強調自身的“世界領導者”地位,而早已力不從心的“老歐洲”即便有求於人,也仍要努力做出一副“你們不幫我是你們而非我們的損失”的高貴姿態。

  不遲不早,卡在歐盟緊急峰會和G 20戛納峰會這兩個同樣在法國召開的重大會議之間,適時給所有與會國添堵的希臘公投問題,則讓戛納峰會“宣示團結”的功能也大打折扣:不管公投能否如期舉行,不管公投最終的結果,是希臘妥協接受緊縮方案,或方案被希臘民粹拒絕導致被歐元區剔除“結構性破產”,抑或其他更出乎意料的答案,法國、德國和歐盟原本希望在戛納出現的G20各新老經濟體凝聚在IM F框架下踴躍施援的團結,甚至各與會國高喊“我們願意幫助歐洲紓困”的“宣示團結”,怕都要因此大打折扣———道理是明擺著的,歐元區27國尚且不能在G 20峰會前“宣示團結”,又能指望G20做些什麼呢?

  無論如何,G20成立的初衷:鼓勵金融和市場自由化,反對貿易壁壘,建立新的市場和金融監管體系,構建老牌強國和新興強國間直接溝通、對話與合作的平台,營造一個比G8更具代表性,比聯合國更有效率的有機體,都是當今世界所需要的,也是不應因任何干擾源或突發因素的“攪局”、“搶戲”而被忽視的。然而目前的峰會體系顯然不足以提供比“宣示團結”更多的空間:48小時的會期,除去開幕閉幕,作秀合影,還剩下多少溝通的時間?即便各國領袖充分利用會前會後大開“小會”,也只能說聊勝於無罷了。 

  因希臘公投而被突然置於窘局的歐盟應成為G20機制的一面鏡子,即各與會國不應為“宣示團結”而付出過多,卻忽略了通過構建更合適平台,進行更深入充分協商,達成更有內涵(哪怕看上去沒那麼好看)的團結———或者說妥協的努力。從宣示團結到團結,正所謂“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是遠是近,取決於與會各國及其領袖的政治頭腦、胸懷和藝術。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