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深水區進入最敏感之涉外事務協商區域?

http://www.CRNTT.com   2013-01-12 09:13:45  


 
  而這次專門研討兩岸涉外涉外協商的研討會,似乎是首次舉行。此前沒有進行,是因為極為敏感複雜,甚至敏感複雜於兩岸軍事。因為畢竟兩岸分治現狀是國共內戰所遺留下來的,國共兩黨從一九二七年“四‧一二事件”起,到一九四九年國民黨政權撤台,再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雙方分別以《告台灣同胞書》及解除戒嚴單方宣佈“停火”,一直打個不停,因而是“不打不相識”,甚至有“英雄重英雄”的惺惺相惜之感,因而兩岸的退役將軍要坐下來開研討會,似乎較易“上手”,而且也順理成章。何況,既然是內戰,就是一個國家的內部事務,複雜性較低。

  而外交上國家主權的延伸,因而兩岸涉外事務就具有極為敏感的複雜性。而且還摻雜了“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鬥爭,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在“兩蔣時代”,奉行“漢賊不兩立”政策,兩岸外交官如同“仇敵”;在李登輝、陳水扁時代,則大搞“務實外交”,雖然兩岸的外交人員共處一個城市,但也老死不相往來。馬英九上任後,實行“活路外交”政策,以“外交休兵”取代“務實外交”,因而台灣國際空間的擴大有了相當的成果。台灣領導人代表出席“APEC”峰會的層級提升到“前副總統”的位階;台灣以“中華台北”的名義成為世界衛生大會的觀察員;台灣分別在高雄和台北舉辦了世界運動會和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台灣地區先於中國大陸加入《政府採購協定》,並成為政府間國際組織“國際貿易資訊暨合作機構”的贊助會員;台灣目前正與新加坡、新西蘭等國協商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但兩岸外交人員的接觸仍是一大禁忌,畢竟他們分別代表的是自己的政權。而且,由於舊的習慣意識仍然存在,因而時有磨擦,尤其是在前年十一月的日本東京電影節上,因而才引發也是在日本舉行的“APEC”領袖峰會上,胡錦濤在會見連戰時,指出的“對於涉外事務,包括台灣民間組織參加非政府國際組織問題,應經過兩岸溝通協商,如此,有些不必要的內耗和不愉快的事情就可以避免,有些問題也可以得到妥善解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