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姿態式反傾銷後效待觀

http://www.CRNTT.com   2013-07-05 07:44:50  


中國啓動對歐盟葡萄酒反傾銷立案調查,圖為北京一家超市銷售的葡萄酒
  中評社北京7月5日訊/“要在自由貿易的環境中同時應對外國的反傾銷,姿態固然很重要,但調整外貿出口結構,規範出口企業秩序,並借國際市場促進國內產業結構升級調整,才是過硬的舉措。”光明網日前登載評論員文章“姿態式反傾銷後效待觀”,詳文見後:

  導語:以反傾銷、反補貼為主要手段的“貿易戰”或正升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補貼條例》的有關規定,商務部於7月1日正式宣布啟動對原產於歐盟的葡萄酒進行為期一年或更長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這一消息也成為國內相關酒企的重大利好,多支概念股漲幅喜人。而歐盟對此舉則表示了必然的“失望”。

  今年6月4日,歐盟委員會最終公布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並啟動對涉案中國光伏產品的臨時反傾銷稅,分析稱,此項措施將使得中國上千家企業受牽連,損失3500億人民幣的工業產值,近40萬人面臨失業。6月5日,中國商務部在回應歐盟的這一初裁結果時即表示,將啟動對歐盟葡萄酒的“雙反”立案審查程序。因此,對歐葡萄酒的“雙反”,被自然而然地看作是欲為“光伏之戰”掰回一局的舉措。

  自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國際對華反傾銷不斷:2006年,歐盟對中國彩電出口商徵收高達44.6%的反傾銷稅;2009年,美國對中國鋼格板提起的“雙反”訴訟,涉案中國鋼鐵企業達18家;今年3月,因涉嫌傾銷,中國維C出口企業在美國反壟斷訴訟中受到1.6億美金的天價處罰裁定。根據世貿組織公布的報告顯示,在裁定傾銷立案中,中國占總案件的近20%,位於全球之首,成為反傾銷最大的受害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商務部啟動歐盟葡萄酒反傾銷調查,顯示出了在商戰中的反擊姿態。

  商務部稱,國內葡萄酒產業提交了一份申請,指控原產於歐盟的進口葡萄酒以不公平貿易進入我國市場,對國內酒企造成衝擊。而這種指控需要理性看待。截至目前,進口葡萄酒在中國紅酒市場占到30%左右的份額,品種達上萬種,而占市場份額70%左右的國產葡萄酒品種寥寥,本身在品質上也並無太大競爭優勢。另外,國內葡萄酒市場疲軟,供大於求的狀況長期存在,僅從酒類電商今年的生存困境便可見一斑:廣告投放級別一再降低,品牌商和渠道商都面臨戰略調整,市場消費低迷,生存空間日益縮小。

  國產葡萄酒的市場劣勢恐怕並不來源於進口葡萄酒的傾銷。相反,對歐盟葡萄酒傾銷、補貼的指控值得探討。作為歐洲老牌農業之一,歐洲葡萄酒的產業化和規模化全球聞名,其價格的優勢主要基於生產能力優勢。而眾所周知,一度被認為是“輕奢品”的進口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價格遠遠高於在其本國市場的價格,更遠遠高於出廠價格。國際慣例規定,將外國商品到岸價格低於出廠價格、出口商品廉價銷售的行為視為傾銷,在這一條上,歐盟葡萄酒造成傾銷事實的品種大概不會太多,而從市場消費情況來看,那些低價位進口葡萄酒,並不會對國內產品實質損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