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美國再打“台灣牌”或將沒有贏家

http://www.CRNTT.com   2018-07-27 00:15:17  


 
  三、美國政府可能再打“台灣牌”

  奧巴馬時期,美國政府為遏制中國,制定了主要針對中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大打“南海牌”、“東海牌”,其間不排除動過打“台灣牌”的念頭。時任台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堅持“和陸、友日、親美”的戰略平衡,追求台灣利益最大化,並未隨之起舞。蔡英文上台後,口頭上聲稱維持兩岸現狀,背後的“台獨”小動作不斷,走的是“親美、聯日、抗陸”的“台獨”路線,期望加強台美經貿關係和軍事合作,不惜損害台灣民眾利益,為美國政府再打“台灣牌”提供了機會。

  “山雨欲來風滿樓”,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以來,國內保守派對中國崛起更加焦躁不安,而特朗普政府發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國防戰略報告》和《核態勢審議報告》,直接聲稱中國是一個“修正主義國家”,把中國定位為與俄羅斯並列的“戰略競爭對手”和潛在威脅,強調要對中國進行制約與圍堵,在反華氛圍日益濃厚的情形下,美國再打“台灣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美國國會歷來是“親台”勢力大本營,一些國會議員不斷為“台獨”勢力撐腰打氣,且有愈演愈烈之勢。2016年5月,美國眾議院全票通過支持台灣的“共同決議案”,首度將當年里根總統在給蔣經國私人信函里提出的對台“六項保證”訴諸提案。2017年12月,特朗普簽署參眾兩院通過的涉及美台軍艦互停、高層軍官互訪等內容的《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

  美台高層“互訪”是近年來美國國會越炒越熱的議題。1979年美台“斷交”後,鑒於雙方的非官方關係,台灣地區領導人、行政機構負責人及外事、防務部門負責人一直無法“訪問”美國,而美國將官和助理部長以上層級官員“訪問”台灣也受到限制,避開國防、外交領域,多限於商務、教育、環保等領域交流。奧巴馬政府時期,曾有議員提出解禁美台高層“互訪”的法案,未獲國會通過。特朗普上台後,這些議員越發活躍,反華勢力進一步抬頭。2018年1月,眾議院無異議通過由80名眾議員連署的“台灣旅行法”法案,要求政府“應該鼓勵美國與台灣各層級官員之間的互訪”,包括允許美國各層級官員“訪問”台灣並與“台灣官員”會面,允許“高級別台灣官員”進入美國並與包括美國國務院、國防部等部門官員會面。2月,參議院同樣以無異議方式通過該法案。參眾兩院均無異議全票通過同一項法案,這在國會歷史上是罕見的。

  更危險的是,對於國會送交白宮的“台灣旅行法”,特朗普總統沒有動用否決權,以便給國會重新聽證、辯論、表決的時間,而是在該法案自動生效前的最後時刻予以簽署,使之成為繼1979年美國制定“台灣關係法”之後的第二部涉台法律,表明特朗普政府確實有意再打“台灣牌”。這一事件堪稱中美建交近40年來最嚴重的事件,意味著美台交往走向法制化、官方化,對中國主權構成嚴重挑戰,其後果遠比當年美國政府允許李登輝以“私人身份”訪美嚴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