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美國戰略焦慮與中美競合

http://www.CRNTT.com   2020-08-15 00:01:59  


特朗普及其支持者精心策劃“替罪羊策略”
  中評社香港8月15日電/廈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南洋研究院博士生羅晶晶與美國北伊利諾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博導Un Kheang聯名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8月號發表專文《新冠疫情下美國的戰略焦慮及中美共處之道》。作者認為: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及對世界的影響力逐漸增強,引起了美國在戰略和經濟上的焦慮。新冠疫情爆發加劇了中美之間的地緣政治競爭,美國越來越將中國視為對美國霸權的主要威脅。特朗普及其支持者精心策劃的“替罪羊策略”正在損毀中美之間信任與合作的橋樑。新冠病毒不分國界、種族的肆虐及其對全球經濟的毀滅性影響,更加證實中美通力合作抗擊疫情的必要性。然而,美國政府由原先奉行的“新自由主義”政策正在轉變為“原則現實主義”,不僅於抗疫無益,也將嚴重衝擊現有國際秩序。文章內容如下:

  引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主導建立了以“自由市場”和“民主”為核心原則,以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一系列多邊機構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屬於社會主義陣營的前蘇聯和中國的政治經濟體系則與西方迥異。1991年,一度強大的蘇聯解體,計劃經濟體制隨之逐漸走向終點。西方對繼承了前蘇聯核心遺產的俄羅斯充滿期待,並給予部分財政援助。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持續推進,對外開放此時邁入新階段。政治學家法蘭西斯·福山因此提出著名的“歷史的終結”論斷。美國基於新自由主義構想宣告“新的世界秩序”之後的幾十年中,幾乎將全世界都納入其勢力範圍。〔1〕依靠強勢影響力,美國提出“華盛頓共識”作為發展中國家經濟改革的方案和對策,並依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推動實施。

  然而,福山所推崇的新自由主義的勝利未能經受住時間考驗。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引下,中國主動創新,大膽實踐,創造出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模式。隨著國家實力的迅速增加,2000年後中國在區域和全球事務中的影響力愈加明顯,在“華盛頓共識”之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北京共識”的新選項。國際學術界和政界不乏關於中國對世界地緣政治影響的激辯。〔2〕部分人認為中國這樣的新興力量對既定國際體系和守成力量而言必定是“麻煩製造者”。〔3〕以政治科學家格雷厄姆·艾里森為代表的一批學者反對這種悲觀主義的論調,但仍然擔心新興力量的崛起以及守成大國因此產生的恐懼與焦慮可能使大國關係陷入“修昔底德陷阱”。〔4〕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