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大陸學者:台灣經濟已到求變轉型十字路口

http://www.CRNTT.com   2012-06-23 01:06:58  


 
  對於通貨膨脹本身來講,其產生原因大致有三種:一是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是因為需求超過供給導致物價上升;二是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因為供給方面的成本提高引發的物價上漲;三是結構性通貨膨脹。分析目前台灣經濟的情況,主要還是第二種,即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其主要原因在於馬當局出台油電雙漲政策引發物價全面上漲,供給方成本提高,進而造成經濟發燒。

  在島內經濟不景氣的形勢下,如果馬當局還在一直想要大幅提高油電價格,就不再是一個明智的做法;即便在新的方案中把電價一次漲足改成分三次上漲,其間的時差最多只有一年,那麼一年後該怎麼辦?既然油電價格早晚都是漲,那麼對成本推進型的通脹壓力,顯然馬當局僅靠向公眾宣導節能減碳過緊日子是遠遠不夠的,而要從降低生產成本入手,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快研擬開發新能源的替代方案。另外為了緩解成本壓力,還應出台對企業和個人的適度補貼政策。補貼辦法應本著“合理補貼、照顧民生,力求穩定”等基本原則,避免經濟出現大起大落,減小對企業和個人生產生活的影響。對於市場經濟中因人為因素導致的心理預期性通脹壓力,馬當局要進一步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對於不法經濟行為,如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行為要加強偵辦查處力度,盡可能還市場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良好環境。

  台灣經濟增長乏力,其主要原因在於:一方面台灣經濟屬於典型的外向型經濟體,經濟縱深十分狹小,島內市場需求和民眾消費能力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台灣經濟面臨世界經濟衰退的大環境,包括歐美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放緩,台灣外貿出口增長乏力,因此導致經濟持續疲軟。

  為進一步刺激經濟增長,馬當局可考慮充分運用經濟杠杆的調節功能,包括推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等。在貨幣政策的使用方面,應慎用利率的杠杆調節。一般情況下,為緩解經濟衰退,“央行”會下調存貸款利率,以擴大投資,刺激消費。但在目前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企業向銀行信貸仍會十分保守,個人消費也會受到預期性通脹的壓力不增反降,因此利率調節的實際效果可能不如人意。因此,如果利率政策不能奏效時,當局也可考慮採取其他貨幣政策,如調整“央行”存款準備金率,調節對市場的資金投放量,提高商業銀行的信貸能力,從而擴大資產投資。從實際效果來看,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向市場注入更具流動性資金,可改善經濟體“血液迴圈”,重新讓經濟體恢復活力。但這種方式也容易造成“刺激過頭”,資金投放量的把握不當,容易引發新一波通貨膨脹。因此,金融政策的使用要特別注意既發揮效力,又趨利避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