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大陸學者:台灣經濟已到求變轉型十字路口

http://www.CRNTT.com   2012-06-23 01:06:58  


 
  另外,馬當局在經濟政策研究、制訂和出台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強政策溝通協調機制,加強“府院”溝通,“部會”溝通,“黨政”步調一致。因政策溝通不力而導致藍營內訌不斷,破壞黨內團結,甚至導致黨內“逼宮”的後果實在冤枉,更不划算。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馬當局要切實克服不善溝通協調的弊病,凡事應集思廣益,群策群力,走出去,請進來,不但可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而且更可以溝通感情,凝聚人心,增廣人脈,對鞏固國民黨的執政地位,對台灣經濟社會長遠發展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摒棄僵化思維  以積極的心態為經濟發展創造條件

  政治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歷史已經證明,島內“政治掛帥”必然導致經濟衰退。自九十年代中後期李登輝、陳水扁執政的十餘年,大搞“台獨”引發兩岸關係緊張倒退,其“閉關鎖島”的戰略令台灣經濟完全陷入低谷,台灣從亞洲四小龍的領頭羊位置不斷落沒,成為末席的看客,而且台灣在世界經濟整體格局中日益邊緣化。2008年馬英九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後,積極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努力促進兩岸經濟合作和各領域交流往來,台灣經濟逐漸改善。儘管馬當局在發展兩岸經濟合作上有了起色,但在其整體經濟發展戰略中仍然存在僵化思維,害怕大陸“政治統戰”,動輒以“國安思維”審視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特別在當前兩岸經濟合作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易轉難的新階段,這種僵化、封閉、殘留的冷戰思維更加有害。

  比如,目前備受兩岸矚目的陸資入台投資一事,馬當局明顯懷有恐懼保守的思維。面對島內各界呼籲擴大陸資赴台投資的聲音,馬當局卻提出新四大“安全原則”,即“在不影響台灣安全、社會觀感,並且對島內產業發展有正面助益、不衝擊島內產業等四大原則下,擴大開放陸資進入島內公共建設項目”。這些原則不僅反映出馬當局對陸資過度防範和歧視的思維,也反映出只求利己不求雙贏的自私心態,如此又何談合作與雙贏?難怪陸資“望台興歎”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